第79章 能屈能伸才能遊刃有餘(1 / 2)

俗語說:大丈夫能屈能伸。忍即屈也,勇即伸也。即忍耐與勇猛兼容,擇時擇事而用。屈不是無能的表現,形勢不利,以退為進,隱忍能等待伸的時機。缺乏忍耐的人最易壞事,成功人士都具有忍耐這個難得的品質。

康熙皇帝年僅十六歲的時候,不動聲色地拿下權臣鼇拜,把大權收歸已有,掃除了管理國家道路上的一大障礙,體現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的魄力。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其第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當時,康熙才七歲零九個月,年齡很小,順治臨終前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額必隆和鼇拜四人叫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盡心盡力輔佐小皇帝康熙。

光陰荏苒,到康熙六年(1667年)的時候,皇帝已經年滿十四,按規矩可以像順治一般親政了,但是顧命大臣們特別是鼇拜卻一點沒有還政的意思。康熙十分不樂意,一心想除了這位騎在自己頭上的大臣,不願再當傀儡。於是,一場不可避免的權力之爭開始了。

自小在宮廷長大的康熙皇帝,對統治集團內部的明爭暗鬥十分熟悉,早早地就學會了勾心鬥角的本領。他知道鼇拜在朝廷裏勢力龐大,用公開的手段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反會激化矛盾,引來大麻煩。於是他在表麵上一再容忍鼇拜,有時甚至裝出畏懼鼇拜的樣子。康熙一再加封鼇拜一家,連鼇拜的兒子也當上了太子少師。鼇拜經常稱病在家,自己不上朝,可政事都由他在家裏處理,朝廷反倒成了擺設,康熙聽之任之,從來沒有異議。鼇拜一家貪汙索賄,結黨營私,康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沒看見。鼇拜借口維護祖宗成法,恢複圈地,其他大臣反對,他就當著皇帝的麵大聲嗬斥其他大臣,康熙隻得咬咬牙,忍住不開口。

鼇拜有一天,又稱病拒絕上朝,還托人帶口信給小皇帝,要康熙登門探望他的病情。康熙知道鼇拜是在試探自己,不可不去,就帶著人來到鼇拜家。進了鼇拜的臥室,康熙立即覺得氣氛不對,鼇拜躺在床上,神色卻十分緊張。衛士們也覺察到這一點,立刻有人到鼇拜睡的床上從被褥下邊搜出了一把利刃。麵對皇帝,暗藏利刃,這可是一件涉及到謀反的大罪。皇宮裏的衛士們見自己在鼇拜府中,生怕皇帝一聲令下要抓人,反而討不了好,緊張得不得了。鼇拜也更加緊張起來,自己跟小皇帝這麼對著幹,弄不好自己先惹火上身。

在劍拔弩張的刹那間,康熙皇帝卻鎮定自若地發了話:“滿族勇士本來就該刀不離身,你們緊張什麼?”一句話化解了一觸即發的危機,進一步安了鼇拜的心。其實,小皇帝這是在欲擒故縱。鼇拜卻以為玄燁隻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孩,什麼都不懂,因此就放鬆了對皇帝的監視。另一方麵,康熙卻設下了妙計,要活捉專橫跋扈的鼇拜。

為了除掉鼇拜這個心頭之患,在這以前,康熙已經做好了必要的準備。他按照滿清皇朝的規定,在滿族權貴人家中間,選了一批身強力壯的子弟充當自己的貼身警衛。這些半大的孩子,跟皇帝年齡相仿,平日裏天天在一起練習摔跤。有時候鼇拜進宮辦事,他們也照樣摔跤,玩得熱熱鬧鬧。這就給鼇拜一種假象,以為皇帝跟這群孩子一樣,淘氣得可以,不問國家大事,隻知道打鬧找樂子。看此情景,鼇拜心中暗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