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難事不直取,繞路易攻關(1 / 1)

辦事的時候,有人往往會依據經驗確定辦事的方法和原則,然而這並非總能奏效。善於辦事的人遇到難事的時候,會以創新的眼光看待問題,換個角度,繞個方向取得辦事的成功。

戰國時。齊景公的一匹心愛的馬突然死去,齊景公非常傷心,一定要殺掉馬夫以解心頭之恨。眾位大臣一起勸阻齊景公不可為一匹馬而濫動刑罰,而齊景公卻已鐵定了心,眾人的勸告一概充耳不聞。

這時,相國晏嬰走了出來,眾臣都以為晏嬰也有勸誡齊景公的意思,誰也沒有料到,晏嬰卻明確地表態說:“這個可惡的馬夫,該殺!”

齊景公十分高興,就把那個心含冤屈的馬夫喊來,聽晏嬰曆數他的罪過。

晏嬰曆數馬夫的三大罪狀:“你不認真飼馬,讓馬突然死去,這是第一條死罪;你讓馬突然死去,卻又惹惱君主使君主不得不處死你,這是第二條死罪。”

聽晏嬰痛說馬夫的前兩條死罪,齊景公心中真是樂滋滋的。可晏嬰話鋒一轉,說出了馬夫的第三條罪狀:“你觸怒國君因一匹馬殺死你,使天下人知道我們的國君愛馬勝於愛人。因此天下人都會看不起我們的國家,這更是死罪中的死罪,罪不可赦!”

聽晏嬰訴說馬夫的第三條罪狀,齊景公開始還連連點頭微笑。當晏嬰說到“使天下人知道我們國君愛馬勝過愛人”時,他張開的嘴卻定在那裏,臉上的表情也一陣紅一陣白。晏嬰又吆喝一聲:“來人,按大王的意思還不推出去斬了!”這時齊景公如夢初醒,趕緊對晏嬰說道:“相國息怒,寡人知錯了。”

晏嬰沒有正麵批評齊景公,卻達到了勸諫救人的目的。可見,繞路攻關通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這樣的場合中,一方麵,該說的話不能不說,根本利益不能犧牲,原則不可放棄;但另一方麵,關係又不可弄僵,彼此的麵子與和氣不能傷害。所以。這就需要首先承認對方的實力、地位、權威,甚至他的道理,然後突然轉到正題,你的話雖好聽,但實際上卻是對對手徹底的否定,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經營房地產推銷的哈爾默奇先生,有一次承擔了一項艱巨的推銷工作。

因為他要推銷的那塊土地緊鄰一家木材加工廠,電動鋸鋸木的噪聲使一般人難以忍受,雖然這片土地接近火車站,交通便利。哈爾默奇先生想起有一位顧客想買塊土地,其價格標準和這塊地大體相同,而且這位顧客以前也住在一家工廠附近,整天噪聲不絕於耳。於是,哈爾默奇先生拜訪了這位顧客。

“這塊土地處於交通便利地段,比附近的土地價格便宜多了。當然,之所以便宜自有它的原因,就是因它緊鄰一家木材加工廠。噪聲比較大。如果您能容忍噪聲,那麼它的交通地理條件、價格標準均與您希望的非常相符,很適合您購買。”哈爾默奇先生如實地對這塊土地做了認真的介紹。

不久,這位顧客去現場實地考察,結果非常滿意,他對哈爾默奇先生說:“上次你特地提到噪聲問題,我還以為噪聲一定很嚴重,那天我去觀察了一天,發現那裏噪音的程度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我以前住的地方整天重型卡車來來往往,絡繹不絕,而這裏的噪聲一天隻有幾個小時,所以我很滿意。你這人很真誠,要換上別人或許會隱瞞這個缺點,說一些好聽的,你這麼坦誠,反而使我放心。”

就這樣,哈爾默奇先生順利地做成了這筆難做的生意。

假若哈爾默奇先生介紹那塊土地時僅說其優點,為了推銷成功而掩蓋缺點,把這件事情辦成的幾率又有幾分呢?

由此可以看出,辦事的時候應該多一點心機。懂得變通、懂得換位繞路攻關的人,從來都是聰明的,他們總能獨具慧眼,找到新的路,讓自己辦事成功。

世界是經常變化的,人也不能固守著自己的思維而不求突破。在必要時我們要善於改變。而不能一味地用直接的方法辦事。改變做事的規則,繞路攻關,其實也是辦事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辦事時,時常會遇到甁頸,這是由於人們隻在同一角度停留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改變一下思路,情況就會改觀。辦事時如果能懂得繞路攻關這一方法,那麼久而久之,你必定會成為一個辦事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