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遇到難事可從簡單處著手(1 / 1)

遇到一件難做的事情,怎樣避免一開始就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呢?辦法之一就是選準突破口,先從容易處入手來做,而把困難的、不易成功的部分留到後麵去做。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意思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開頭的那一段都是相對困難的。正因為這樣,很多人常為不知如何開頭而煩惱,也有些人雖然勉強開了頭,又要為開頭不好而苦惱。

例如,學生們寫作文,最怕的就是開頭,他們常常是在本子上剛寫了幾句話,就寫不下去了,於是,便撕下來團成一個紙團扔掉。就這樣撕了寫。寫了撕,有時紙團積了半簍子,仍沒有寫成一個開頭。

又如。我們每個參加過考試的人,大多都有被難題難住的體驗。特別是當我們剛一開始動筆,便遇到無法解開的難題時,那種挫折感,如同剛一出門。便撞在了南牆上一樣,腦子裏頓時嗡嗡亂響,一片空白,不但覺得難題越發地難解,而且,連不難的題也都變得難了。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自然會考砸。

其實。事情的開頭不僅難做,而且,開頭的成敗對做事的整個過程還會產生較長時間的直接影響。如果開頭做得很成功,心情就會很愉快,後麵的環節也會很順利;如果剛一開頭就碰了釘子,心情就會十分壓抑,後麵的環節也會覺得別扭。

那麼,應該怎樣避免一開始就被失敗的陰影所籠罩呢?辦法之一就是換一個次序,即先選擇容易成功的事情來做,而把困難的、不易成功的事情留到後麵去做。

就拿寫文章來說,盡管一篇文章的開頭必須放在最前麵,但是,並非一定要最先來寫開頭部分。如果不知一篇文章如何開頭的話,不妨先把開頭放在一邊,先寫文章的中間部分,甚至還可以先寫文章的結尾部分。待到文章的有關部分寫完之後,文章的開頭部分常常會自己“溜達”出來。那些情節環環相扣,結構複雜嚴謹的小說,常常就是采用從後向前推導的方法進行構思。還有,那種先交代結果,後交代起因的所謂倒敘的方法,也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敘事方法。

再拿答考卷來說,考試題雖然是按照一定的層次和順序嚴格編號的,但是,在我們做題的時候,卻不一定非得按照試卷上的層次和順序來答。在考試前,老師或家長都要一遍又一遍地囑咐考生:“先做容易的,後做困難的;先做會的,後做不會的。”這幾乎已經成為考試的一個基本策略。人們之所以要打破試題的原來次序,而先做容易做的試題,一方麵是為了充分地利用時間,另一方麵也是為了使自己從一開始就能獲得一個好心情。

那麼,什麼樣的事情是容易的事情呢?

首先,容易的事應該是自己熟悉的事。一個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會做。就是會做的事情,也不可能都是熟悉的。隻有自己熟練的事,做起來才覺得容易,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喜歡駕輕就熟的主要原因。由於“術業有專攻”的原因,人們所熟悉的對象往往並不相同,這個人覺得困難的事,另一個人可能覺得非常容易,因此,我們在這裏所講的“容易”,隻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我們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判斷哪些是容易的,哪些是困難的。

其次,容易的事應該是具備了充分條件的事。一件事情是否容易,這要看做這件事的條件是否成熟。具備了充分的條件,事情就會水到渠成。缺少必要的條件。就會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例如,在沒有巨型計算機之前,計算氣象數據始終是困擾氣象工作者的一件難事;有了巨型計算機之後,即使處理海量的氣象資料,也變得輕而易舉了。

最後,容易的事應該是很快就可以做完的事。先做很快就可做完的事,不但可以盡快卸掉一部分負擔,減輕一定的心理壓力,還可以盡早獲得一個好心情。那些雖然並不困難,卻是很費時費力的事,由於較長時間看不到成效,容易使人產生急躁的情緒。

由於事情與事情之間,常常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係,因此,互相之間也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在這些影響中,有些是積極的,而有些則是消極的。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先後次序的時候,一定要先選擇那些對以後各環節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的事情去做,而把那些可能會對以後各環節產生消極影響的事情,放到最後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