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命運是選擇的結果(1 / 1)

生存是一種結果,它需要條件,這個條件就是適應。自然和社會不會為不適應者浪費資源,不適應環境和競爭的隻能被無情地淘汰。命運是自己選擇的,成功或者失敗,都是必然的結果,隻有選擇到位,才能給自己一個美好的未來。

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的原一平,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業績平平,甚至連房租都交不上,隻能睡在公園的長椅上,醒來用自來水洗臉。後來一位年長的客戶用善意的一句話“點醒”了他:“年輕人,你要改變自己,適應環境。”

從此,原一平開始努力改變自己,提升自己的吸引力。他組織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每個月舉行一次,請五六個同事或者投保客戶吃飯,目的隻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你的個性太急躁了,沉不住氣”,“你有點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你的常識不夠,必須加強進修”……原一平把這些可貴的“逆耳忠言”一一記錄下來,隨時反省、勉勵自己,努力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慢慢地,原一平把自己身上的缺點一點點克服掉,逐漸地進步、完善和成熟。後來,他的銷售業績榮膺全日本第一,從1948年起連續15年保持全日本銷售第一的佳績。

有些時候,為了生存我們必須進行徹底的改變,改變眼前的不良現狀,提高自身的能力。與其好高騖遠、推三阻四地抱怨職場環境,不如從現實著眼、積極行動,讓自己具備“到哪裏都能把飯碗端好”的能力。

沃爾瑪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品銷售商,但在中國甚至亞洲市場上,他們的勢頭卻被法國的家樂福蓋過了。這是因為家樂福在亞洲市場上采取了不同的經營策略,而沃爾瑪還是堅持在歐美時常的經營策略,采用統一模式。世界各地的沃爾瑪連鎖超市,給顧客的感覺就像在同一家超市,甚至每種商品都有自己固定的擺放位置。而家樂福則采取“全球化經營,本土化管理”的經營策略。每個國家、每個城市的家樂福超市都各有特色,在各個城市建造超市之前,他們已經對當地的文化、飲食習慣等做了細致入微的調查。家樂福已經溶入到亞洲各地的文化之中;而沃爾瑪則堅持自己的固有模式,用經營歐美市場的思維方式去開拓亞洲市場。沃爾瑪就像來到草原的沙漠駱駝,相比之下,家樂福則是一條變色龍。

“靈活者適應,適應者生存”,“變革”是人類文明前進的方式,我們要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反應。弱者麵對新環境、新問題,茫然無措、坐以待斃;而強者卻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策略和行動。“變化”是客觀事實,而“適應”則是一種主觀反應。生存需要適合的環境,但個體力量的弱小決定了我們不可能徹底改變大的環境,所以個體生存需要對環境的適應。

動物的“適應”是被動的,而作為具有高級智慧的人類,我們的“適應”應該是主動的,主動權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美國作家弗格森曾經說:“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曉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跳出“變革之舞”的,就是職場人自己的雙腳。

森林裏的物種適應了環境,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續下去。職場裏的人也要明白這個道理:“職場”也是一個“場”,隻要是場,就要有規律,有規則,有不同的人來扮演不同的角色,發揮不同的作用。身處這種環境,你無法改變,隻能適應。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全部的理論基礎在於“變化”。有些物種能夠隨著環境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就生存了下來;相反,有些物種不適應環境的變化,就被淘汰了。

人類社會也遵循著同樣的原則。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每天都有新的東西出現,而把舊的東西留在後麵,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每一種新生事物很快就會成為常態。我們把握不了永恒,但我們要接受變化。當變化成了常態,我們開始學會習慣,這就叫“適應”。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猶如動物,適應了環境,適應了新生事物,適應了一切的改變,才能生存。

“變化”是自然界的常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或大或小的變化,自然界生命所有的變異和進化都是為了適應環境,為了在新的環境中生存。

在劇烈變動的自然環境中,能夠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具智慧的,也不是最強壯的,而是最靈活的。道理很簡單,卻說出了自然界生存的最本質的秘密。靈活,就是不循規蹈矩,不為外在條件所束縛,根據周圍環境合理及時地改變自我。靈活就是適應,最靈活的就是最適應的,而最適應者就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