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紮紮實實守住自己的目標(2 / 3)

守住自己的目標,對於立誌成功者具有重要意義。有人說:成功的欲望是創造和擁有財富的渴望。人一旦擁有了欲望並經由自我暗示和潛意識的激發後形成一種信念,這種信念便會轉化成一種“積極的感情”,它能夠激發潛意識,釋放出無窮的熱情、精力和智慧,進而幫助其獲得巨大的財富與事業上的成就。所以,有人把“信念”比喻為“一個人心理建築的工程師”。在現實生活中,信念一旦與思考結合,就能激發意識來激勵人們表現出無限的智慧和力量,使每個人的欲望所求轉化為物質、金錢事業等方麵的實際價值。

兩個以上的目標等於是沒有目標。如果說他們有目標,那隻能稱為一種小打算。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就是三心二意,這不但會消耗精力而且也浪費時間,到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追求目標貴在專一,守住自己的目標,不輕易動搖。古人說:“誌在於彼而誌在於此,則不可名為誌,而直謂之無誌。”一個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各個領域都取得成就,隻有把全部精力集中在一個確定的目標勇往直前、毫不動搖,才能獲得成功。追求目標不專一,如同無的放矢,與空想沒什麼兩樣。

有這麼一個故事,很能夠說明問題。在美國的一個農場裏,農場主對新來的幫手羅斯克說:“你把田都犁歪了,在這樣彎溝裏,玉米會長得亂七八糟。你要看著田地盡頭的一樣東西,以它為目標,朝它前進。這樣你就能犁出一條筆直的犁溝了。”

“好的,先生。”

過了一會兒,農場主回來一看,他看見田裏犁溝比剛才還要彎曲。

他急忙叫住羅斯克:“停住,停住,趕快停住,你怎麼沒有一點長進呢?”

羅斯克撓了撓頭說:“我可是絕對按照你告訴我的在做,把田地盡頭的那頭牛作為我的目標呀!”

是呀,農場主說得沒錯,要找個目標才能夠將田犁得筆直。可是,要命的是,羅斯科所選的那頭牛在草地上吃草,總在移動,無怪乎羅斯克將田犁得彎彎曲曲的。

因為目標總是在變動,你就不得不在這個目標和那個目標之間疲於奔命,這是一種沒有目的、欠缺考慮、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這種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敗以外,還能帶來什麼呢?

一個人必須要設定一個固定的、長遠的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清晰、切實可行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目標一旦確定,就要付諸行動,執著地去追求。

有目標,生活才處於追求的狀態,才會感到充實,感到快樂。就像一位跳高運動員,如果他的前麵不放一根橫杆,讓他漫無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遠也跳不出好成績來。正確的方法是:在他麵前設定目標,放置一根橫杆約束他,讓他不斷地超越,橫杆也就不斷升高。甚至會有這樣的情況:在一定範圍內,橫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橫杆很低時,他卻跳不起來,因為,沒有目標(橫杆很低)時,會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這又很像物理學的一條原理,沒有參照物,運動或靜止都沒有意義。

確立遠大而明確的目標是成功的前提,這是我國著名田徑教練馬俊仁成功的原因。馬俊仁是一名體育老師,他始終關心著中國體育運動的狀況。上世紀80年代,由於各種因素的幹擾,我國的體育運動水平在國際上總體來說是落後的。看到在重大的國際田徑比賽中,中國隊往往連名次都排不上,馬俊仁就感到心裏很不是滋味。他想:在反抗侵略的戰場上,中國軍隊能把人高馬大的外國兵打敗,為什麼在運動場上就比不過他們?他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培養出能拿世界冠軍的運動員!馬俊仁確定了自己的目標,他就朝著這個目標開始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