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茶禪(2 / 3)

然而縱然這位南國皇帝對自己的武學修為再有信心,能夠有把握在任何情況之下來去自如,此時也早應當抽身離去,早做綢繆才是正經,又怎麼會還在這裏跟自己虛耗扯皮?!

而且,以他剛才表現出來的武學上麵的造詣,雖然自己剛才臨時起意,猝不及防,但這位南國皇帝似乎也並不是全然沒有追襲擊殺那名逸去報信的近衛的可能,那他為什麼卻仍是毫無舉動?

難不成他剛才說的都是假的?!

難道這根本就是一個陷井?

不可能!

金兀術卻是旋即否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

若是宋國的大軍當真齊聚此處,若是宋國的軍力當真有原先表麵上看來的那般強盛,那麼在這許多天來以逸待勞之下,要一舉擊敗現在已經置身於崩潰邊緣的女真大軍,雖然勢必要付出慘烈的代價,但卻絕對不是不可能達成的事情。

甚至隻要宋國方麵再拖上一段時間,那麼自己帳下的這十餘萬人咬馬嚼,若不想就這麼被拖死在這裏,也勢必要不顧一切,尋求一戰突圍的契機,是以若說宋國皇帝親身前來,與自己在這山巔之處約定和談,縱然是因為他藝高人膽大,覺得自己這方沒有可能傷害得到他,但也著實是一件多此一舉的事情。

而眼前的這位宋國皇帝,卻又絕不象是喜歡做無意義的事情的人。

更何況,他久曆沙場,征戰半生,對於行軍布陣的經驗何等豐富,原先自進山穀以來,就一直被宋軍聲勢所嚇,緊守中軍,未敢遠離,而派遣四散而出的斥候又都或是甫離營地便被宋軍擊殺,或是不知所終,始終都未能給他傳遞一個較為準確的形勢信息,又兼之根據原先對於宋國天子皇帝先入為主的判斷以及行軍布陣的常識,讓他實在不敢想象有人敢使出如此冒險的誘敵之計,是以一直以來,都將宋軍的恫嚇當了真,以為宋國當真齊聚大軍,盡至此處,而從來未曾真正去懷疑過宋國軍力的真實性到底為何。

然而自他今日離開營地,踏足這山穀以來,他就隱約之間覺得有點不對了。

這個山脈勾連縱橫,固是遼闊無際,然而宋軍若當真盡起數十萬之眾,齊聚此處,就算隱蹤匿跡的功夫再過高明,對於地勢再過熟悉,要做到如原來那般,讓自己這方軍陣絲毫摸不著蹤跡,隻怕也已經是難能可貴之極。

畢竟自己這方的軍陣,甫入穀中便即陷入埋伏之中,而這山脈之間,千峰萬壑,勾連縱橫,實在不啻於一個天然的迷宮,自己那方那數十萬人又盡是騎兵,在這樣的地勢裏原本行動上就要受到很大的限製,而且他們初入穀中便為宋軍的聲勢所懾,一直以來采取的都是收縮集中,以便於防備宋軍無日無之的騷擾,以及甚有可能突如其來的大規模衝擊的策略,是以這些天來一直困守在那低地之中,絲毫沒有可資登高遠眺之處,金兀術自忖若是異地而處,換做自己是宋軍的統帥,在對於地形精熟,能夠充分善加利用的情況下,要做到如宋軍這般的舉動,卻也並不是不可能。

而且金兀術對於宋軍這等征調各部,齊聚合圍的戰鬥模式著實也不陌生,畢竟僅僅就在數年之前,他還親身經曆過這樣的一場硬仗。

那一次,他也不過是利用著宋軍各部相互之間難以統協的弱點,硬生生地帶著他的人馬,在合圍真正完成之前,從各部的縫隙之間硬生生擠了出去罷了。

而這一次,卻是宋國的天子在名義上親自禦駕親征,以他對於這位宋國皇帝的了解,總是覺得他會征調來幾乎宋室所有能夠作戰的部隊,齊集此處,以保障安全與勝利,實在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是以自從最初被宋軍那漫山遍野的聲勢震懾住之後,這些天來一直困擾著他的,就是再一次如何率眾從宋國大軍合圍之中突圍而去,而卻從來沒有沿著另一條路向去思考問題。

是以直到今天,他真正地走出營地,在這山間穿行觀察的時候,才隱然間意識到事情似乎還著另外的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