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不理解。他沒有多說話,因為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不管他們怎麼不理解,他們對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這點絕對不用懷疑。不久,曹操便派了一大隊人來請劉備過府。劉備還以為是帶衣詔的事情泄露了,心裏十分惶恐。一見曹操,曹操便冷言對他說:“看你在家做的好事!”劉備心想這下完了。幸虧曹操隨即說:“你在家種菜園不容易吧!”劉備這才放寬了心。曹操就是這種人,生性多疑,喜歡詐人,在平時的言語中這種性格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幸虧劉備反應有點遲鈍,而曹操也把劉備當為上賓,不想讓他尷尬。
曹操邀劉備過府是請他喝酒的。曹操很久沒有見過劉備了,探子回報說劉備在家種菜園,他不信。世人都說劉備是何等英雄,怎麼會甘於去種菜園呢?正好府中梅子青青,於是決定以青梅煮酒來請劉備過府一聚。劉備得知原來是喝酒,心便寬了許多。
曹操想了想,沒有多少話題可說,總不能老提人家呂布吧,呂布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了,不提也罷,而且提到呂布會讓劉備想起徐州,好不容易他自甘墮落在家種菜園,讓他想起徐州來幹什麼?於是就決定和劉備論一下天下英雄,也正好借這個機會看一下劉備是否真的淪落為種園人。
於是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當然明白曹操的用意,自然是不會指自己的。在這個時候隻有那些逞口舌之利的人才會指自己是英雄。於是他說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等,凡是他叫得上名字,而且有一點氣候的諸侯他都叫了一個遍。但他漏了兩個人,一個是馬騰,因為馬騰是和他一起奉帶衣詔的,他需要保護他的安全,因為他知道他所說出來的英雄都是曹操要鏟除的對象;一個是自己,他是故意漏掉的,曹操論英雄,無非就是問劉備你看誰以後會是我最強的對手,因為以曹操的性格和今天的實力,他已經肯定自己是英雄了,既然他已經認定自己是英雄,而且是天下英雄,他自然不會允許其他英雄的存在。所以劉備絕對不可能說到自己,然而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隱隱感覺到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用意在於試探自己的抱負。
果然曹操將他所說的那些人都否定了,他們都不算英雄。天下英雄隻有你劉備和我曹操。劉備以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抱負,嚇壞了,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好這個時候有一個響雷打過,掩飾了他慌張的神情。曹操看了一眼劉備,很是不解。劉備慌忙解釋說自己怕打雷。曹操沒有多想,隨口很輕蔑地說:“大丈夫會怕打雷嗎?”劉備謝天謝地,果然讓曹操消除了對自己的疑慮。曹操像吞了隻死蒼蠅一樣,對自己認定劉備是英雄感到好笑,這種人連打雷都害怕,怎麼可能是英雄呢?真是好笑。世人對他的評價太高了,太虛了,他連劉表都不如。
劉備心裏明白,自己並不怕打雷,而是不想讓曹操知道自己有野心,因為劉備知道如果自己有野心,曹操會害怕的。曹操認為劉備怕打雷無所謂,隻要能夠保住性命就行。其實是英雄也罷,不是英雄也罷,在任何時候,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如果自己性命都丟了,還談什麼英雄,還平什麼天下。
境界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表現出自己有多聰明,有多能幹,事實上,很多人並不喜歡我們的聰明和能幹。這種時候,我們要善於保護自己,保全自己的實力。否則過於表現,別人會認為自己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相反,隻要還有實力,就一定能夠有出頭的一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過於優秀未必是好事
我們都在追求完美,使自己完美,也使自己的企業完美。那麼,什麼是完美呢?完美是不是意味著沒有缺點呢?不,適時地表露出你的缺點才是真正的完美。《左轉》中記載:有一次齊景公搶造大台,鬧得百姓苦不堪言。晏嬰進言,齊景公同意後,他並不急著回家,而是趕到工地上,催促民工幹活,稍有懈怠,他便用鞭子抽打。這時,齊景公的傳令官到了,下令停止施工。民工一聽,齊聲歡呼,好像獲得大赦一般。
晏嬰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把“賢民”留給君王,把“惡名”留給自己。孔子也曾對他的行為大為欣賞,說他既糾正了君王的過失,又使百姓感受到了君王的仁義。
清代著名詩人鄭板橋曾經寫過這樣的話,“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顯示得過於聰明,即便是很優秀,也希望他能夠收斂光芒,這樣可以盡量避免遭遇災禍,做到很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