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世間萬事萬物皆起於低,成之於低,低是高的發端與緣起,高是低的嬗變與演繹。成功者往往是恪守低調作風的典範。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一種風範,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

鋒芒外露易引事端

鋒芒太露容易沒飯吃--這是跌過跟頭的老祖宗們用鮮血和生命寫下的忠告!可惜很多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認為自己聰明過人、能力超群,看誰都是豆腐渣,唯有自己是朵花,什麼都不放在眼裏,這種人最容易沒飯吃,甚至會為此丟掉性命。

自古雲:“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意思就是,真正的聰明人,身懷絕技而深藏不露,絕不到處炫耀,而是等待時機一鳴驚人,有才華固然好,但是能力再強,也不能整天頂在頭上到處去炫耀。就像財富,有錢當然是好事,但你會每天都穿金戴銀、提著錢箱到街上去顯擺嗎?

春秋時期,經過長期的爭霸戰爭,很多小的諸侯國被大國吞並。然而大的諸侯國內部也在發生著變化,國家大權很快就落入到大夫們手中。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晉國。晉國是當時的中原霸主,到了春秋末期,國君的權力開始衰落,最後國家大權掌握在四家大夫手中,這四家分別是智家、趙家、韓家、魏家。在這四家中以智家的勢力最大。

當時智家的大夫智伯瑤想搶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的理由是晉國本來是中原霸主,但是後來被吳國和越國奪去了地位。要想讓晉國再次強大起來,隻有每一家都拿出一些土地來。

其實大家都明白,智伯瑤不過是想通過公的名義來迫使他們交出土地。然而三家此時還沒有結成同心,不會聯合起來抵製。這個時候,韓康子首先答應了智家的要求,而魏桓子看到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個程度,他也沒有必要去冒犯智伯瑤,於是也答應了他的要求。

已經得到了兩家土地的智伯瑤很是得意,於是向趙襄子要土地,但沒有想到的是,趙襄子居然一口回絕了,理由是土地是祖上留下來的產業,說什麼也不能隨便送人。

智伯瑤聽到後感到十分生氣,於是聯合韓、魏兩家一起發兵攻打趙家。

不久,智伯瑤就以自家軍隊為中軍,同時率領韓家的軍隊和魏家的軍隊共同討伐趙家。

趙襄子知道自己寡不敵眾,便帶領趙家兵馬退守晉陽。智家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將晉陽城團團圍住。這個時候,趙襄子命令所有將士隻能守城,絕對不允許交戰。當時隻要三家兵士攻打城池,趙家的將士就射箭,結果箭如飛蝗一樣從城樓上射了下來,三家人馬根本就沒有辦法前進一步。就這樣,依靠弓箭,趙家死守晉陽城長達兩年多。三家兵馬對其無可奈何。

智伯瑤很是焦急,有一天,他親自到城外察看地形,突然看到了晉陽城東北的晉水,於是想到了一個很好的主意。因為晉水繞著晉陽城往下流,因此隻要把晉水引到西南邊,晉陽城就可以完全被淹沒了,這樣就不用浪費他的一兵一卒了。很快他就吩咐兵士在晉水旁邊挖河,一直通到晉陽,同時還下令讓人在上遊築壩,以蓄高水位。

當時正好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很快就蓄滿了。這個時候智伯瑤十分得意,於是命令兵士立即在水壩上開了個豁口。很快,大水就直撲晉陽而去,把城裏灌了個飽。

晉陽城裏所有的房子都被大水淹沒,老百姓沒有辦法,隻好跑到房頂上去避難。因為灶頭也被大水淹沒,所有的老百姓最後不得不將鍋掛起來做飯。為此,晉陽城的百姓特別痛恨智伯瑤,寧可被淹死,也絕對不會去投降。

智伯瑤對自己的傑作十分得意,於是約韓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勢。他洋洋得意地指著晉陽城對他們說:“看吧,看吧,這個晉陽我們唾手可得了。以前我還隻是以為晉水能像城牆一樣阻擋敵人,但是沒有想到它還能滅掉一個國家。”

雖然韓康子和魏桓子表麵上表示認同,但是心裏不禁咯噔一跳。因為魏家的封邑安邑和韓家的封邑平陽的旁邊都有一條河道。智伯瑤說的話已經點醒了他們,既然他能下這樣的毒手來用晉水淹晉陽,那麼也許有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同樣的厄運。

另外,由於晉陽被大水淹了,城裏情況十分危急。這個時候趙襄子再也坐不住了,他找來門客商量對策。門客張孟談認為,韓家和魏家順從智伯瑤並不是心甘情願的,隻要我們去找他們談談,事情或許還有轉機。

於是當天晚上,張孟談便偷偷地出城,他來到韓康子和魏桓子的營帳,跟他們約定反過來攻打智伯瑤。這個時候,韓、魏兩家正在擔心自己以後的命運,聽到張孟談的說法,自然十分同意。

第二天夜裏過了三更,智伯瑤還在自己的營帳裏睡覺,突然之間他聽到一片喊殺聲。於是他慌忙爬起來,才發現自己的兵營裏已經全部是水。開始,他還以為是堤壩決口,於是趕緊叫兵士們去搶修。但隻一會工夫,水勢越來越大,一下子把兵營全部給淹沒了。智伯瑤很是驚慌,突然之間隻聽到四麵八方都響起了戰鼓。趙、韓、魏三家軍隊駕著小船衝殺過來了。智家的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結果被殺死和淹死的人不計其數,而智伯瑤也被逮住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