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環境影響心態,快節奏的生活,無節製地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以及令人難以承受的噪聲等等都讓人難以平靜,環境的攪拌機隨時都在把人們心中的平靜撕個粉碎,讓人遭受浮躁、煩惱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寧靜的,隻有內心不為外物所惑,不為環境所擾,才能做到像陶淵明那樣身在鬧市而無車馬之喧,正所謂“心遠地自偏”。

一個人如果能丟開雜念,就能在喧鬧的環境中體會到內心的平靜。

有一個小和尚,每次坐禪時都幻覺有一隻大蜘蛛在他眼前織網,無論怎麼趕都不走,他隻好求助於師父。師父就讓他坐禪時拿一支筆,等蜘蛛來了就在它身上畫個記號,看它來自何方。小和尚照師父交代的去做,當蜘蛛來時他就在它身上畫了個圓圈,蜘蛛走後,他便安然入定了。

當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卻發現那個圓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來困擾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裏,因為他心不靜,所以才感到難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說:“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靈”。

平靜是一種心態,是生命盛開的鮮花,是靈魂成熟的果實。平靜在心,在於修身養性,平靜無處不在,隻要有一顆平靜之心。追求平靜者,便能心胸開闊,不為誘惑,坦蕩自然。

境界談

平靜是一種幸福,它和智慧一樣寶貴,其價值勝於黃金。真正的平靜是心理的平衡,是心靈的安靜,是穩定的情緒。

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生活也不例外,隻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去感受生活,就會少一份抱怨,多一份享受;就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快樂。

生活既是人的對手,也是人的朋友,你怎麼待他,他便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作為對手,生活經常會給你出個難題,在你前進的道路設置陷阱,但是隻要你用心對他,便能行走自如,便能征服他,把他變為你的朋友;作為朋友,隻要你笑對人生,他便會時常讓你嚐到生活的美好滋味,讓你體驗生活的快樂。總之,隻要用心生活,生活便會把你當作永遠的朋友。

用心生活,就要專心做事,就像獅子撲兔子,要全力以赴,更要像小鳥築巢時,埋首工作。專心做事的人,像是在從事一門藝術,他能看到生活中最美好的風景。一名農夫在偏遠農村待了一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那片土地,從來沒有去過大城市。當一位前去采訪的記者問他一輩子都住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沒有離開過大山,是否感到遺憾時,他回答說:“沒有遺憾,我每天都感到很快樂!”

生活是要用心靈去感受。用包容、豁達的心情看待生活,即使處於生命的低穀,也會覺察到人生的美好與幸福。

用心感受生活,就是要規劃自己的人生,並努力追求,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向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挑戰;就是充滿愛心,懷著一顆真誠的愛心去生活。

用心感受生活,就要品嚐生活的原汁原味,就要接受生活的所有賞賜,不能挑肥揀瘦,有所偏袒。有的人一生追求名利,終生為之而奮鬥。如果他“成功”了,那他也隻能體味到名利的滋味,但這絕不是生活的全部,絕不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事業的成功,剝奪了他與親人相處的時間,剝奪了他真正感受生活的時間,也剝奪了他人生的權利。有的人一生追求金錢,但最後窮得隻剩下錢了,因為錢,連親情、友情、愛情都失掉了,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古代哲學家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且不論這句話所包含的哲學思想正確與否,它對於生活是完全適應的。生活中的一切,不論是苦難還是芬芳,不論是煩惱還是快樂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都無法回避,無法挑選,隻能用心對待,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體味到生活的美好滋味。正如有的人喜歡吃酸,但如果整天讓他吃酸的話,恐怕幾天下來他就要叫苦不迭,見酸後退了。生活也一樣,我們祈求天天交好運,但如果整天把自己泡在蜜罐裏,也就感覺不到快樂了。苦難是生活的調味劑,是幸福的襯托,用心生活,就不能回避苦難。

境界談

拿破侖曾經說過:“每個人都要學習專心致誌於自己的生活以期待在自己的人生沙灘上留下足跡。”要想不虛此行,要想今生無悔,就要用心感受生活,以豁達的態度麵對人生。

個性鮮明,與眾不同

休謨說過,一個人不論賦有什麼樣的才能,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這種才能,並且不形成適合於自己才能的計劃,那種才能對他便完全無用。

我們知道,雪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兩朵雪花是相同的,你的指紋、聲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完全像我們一樣的人存在過,但是我們怎樣與別人區別開來呢?那就要看我們的個性。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個性並不鮮明,因而大多數人往往庸庸碌碌,平平凡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