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統治階級享受欲望的不斷膨脹,官僚們的貪汙也到了驚人的程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學士和珅。這個深得乾隆皇帝重用的人貪財好貨,植黨營私。各級官吏都趨炎附勢,對他百般奉承,大量進獻賄賂。因此在全國形成了一張貪汙網。誰要碰一碰這張網,就會引起一場明爭暗鬥。
山東巡撫劉國泰是和珅的心腹,他挪用了十萬兩白銀的公款。禦使錢灃掌握了確鑿的證據,在朝廷上彈劾劉國泰,說他勒索下屬,挪用公款。乾隆皇帝見錢灃說得有根有據,心裏疑惑,就命令和珅和錢灃同去查核。錢灃這個人很有心計,他接到命令以後,換上舊衣破帽,提前秘密出發了。他剛走到良鄉,就看到有一個腦滿腸肥的奴仆打扮的人一路上勒索錢財,任意驅使地方官,十分狂妄。錢灃暗中一打聽,原來那人是和珅派往山東的信使。錢灃記下那人的相貌,一路上細心察訪,過了幾天,在那人回來的路上把他抓住了。錢灃從那人身上搜出劉國泰給和珅的信,信上寫著借款填補庫銀虧空的事,用了很多暗語。錢灃當即把信密封好,派人專程上奏給皇帝。
後來,和珅和錢灃先後到了山東。開始,和珅還想收買錢灃,送給他名貴的裘皮。錢灃不買他的帳,拒絕了他的厚禮。和珅見勢不妙,也不過分包庇劉國泰。等他們回京複命的時候,乾隆皇帝拿出劉國泰的那封信,說:“朕洞察秋毫,你們不用再奏了。”馬上下令把劉國泰處以死刑。
不久,內閣學士叫尹壯圖的,上奏乾隆皇帝說:“地方上的總督和巡撫大多聲名狼藉,各省的銀庫,被他們侵吞了很多。”乾隆就派了一個滿族大臣和尹壯圖前往各地查驗。尹壯圖是個書呆子,沒有錢灃那麼機智。那個滿族大臣受到和珅密囑,每到一處都想方設法拖延時間,讓地方官借好銀子補足,才開始查驗。他們從山西大同開始盤驗,由此向南,先後到了直隸、山東、河南等省,都沒有查出虧短。結果,尹壯圖犯了妄言之罪,丟了官。而清朝官場的風氣也愈來愈腐敗了。
乾隆的奢侈使其他貴族官僚、地主豪紳上行下效,追求享樂,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清江浦的河道總督衙門,每逢宴會,就有二十多樣豆腐做的菜,肉菜則有四十多種。一盤豚脯,要用十頭豬,一盤鵝掌,要幾十隻鵝。駝峰一味,要宰殺三四隻駱駝,更不用說那些猴腦、魯羹了。他們飲食的浪費,已經遠遠超過“富人一頓飯,窮人半年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