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的乾隆皇帝即位後,勵精圖治,很有作為。他覺得他的祖父康熙皇帝注重休養生息,可是政策過於寬鬆放縱了;他的父親雍正皇帝整頓綱紀,但是清除異己,政策又過於嚴苛了。他吸取了他們的長處,摒棄了他們的短處,采取剛柔並濟,一張一弛的治國方法。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中,保持和發展了康熙、雍正時期的勢頭,所以後世人常常把他和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並稱,把他們在位的一百多年說成是清朝的鼎盛時期。當時,清朝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恢複和發展,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全國耕地麵積比順治年間增加了三分之一,已達到六百餘萬頃。人口也達到3億。城市裏店鋪林立,街市繁華,已經恢複到明代的水平。
當時國庫充裕,乾隆皇帝有恃無恐,連年用兵。在取得了一些勝利以後,他十分得意,自詡為“十全武功”、“十全老人”。乾隆皇帝自以為在政治、軍事上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陶醉在一片讚揚聲中。他四處遊山逛水,在位六十年,就六次遊江南,四次謁祖陵,五次遊五台山;到曲阜祭孔、到河南告詣嵩山的次數不可勝數,更不用說每年還要到承德狩獵了。
各地地方官為了投皇帝所好,每次接聖駕都要大大排場一番,有時候一次就花去二三十萬兩銀子。乾隆皇帝每次乘船順運河遊江南,運河兩岸都搭滿了戲台、彩棚,沿海排列著無數彩船。他的龍舟及大大小小的隨行船隻共有一千多艘,都由青壯年民工和年輕婦女拉纖,稱為“龍須纖”。
揚州是商人雲集的地方,奢靡成風。為了接駕,更是挖空心思地露富擺闊。城裏的大街小巷,都鋪上了錦氈,路兩邊掛著綢帳,開湖堆山,建樓造園。行宮裏的一切器物,都豪華無比,就連痰盂都是用銀絲鏤嵌而成的。除了遊山逛水,對女樂、珍寶、飲食、宮苑等等,乾隆皇帝也無所不好。
花費最大的是慶壽大典。乾隆皇帝在自己的母親過六十歲生日的時候,下令在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高梁橋的十裏長街上,張燈結彩。每隔數十步就搭一個戲台,這邊是霓裳曲,那邊是羽衣舞,南腔北調,鼓樂喧天。朝廷大臣和地方官員競獻厚禮。廣東地方官獻了一個翡翠亭,高三丈,寬兩丈,屋瓦全部用孔雀毛製成,五彩斑斕。湖北地方官獻的黃鶴亭,重簷三層,全部用的是七八尺高的玻璃磚。這次做壽,各地獻的金佛,就有上萬尊之多。乾隆皇帝特地命人建了三層樓陳列金佛,稱為萬佛樓。
乾隆皇帝奢侈過分,就連朝廷的一些大臣也看不下去了。有一個官員到江蘇去辦事回來,乾隆皇帝召見他,詢問江南民情如何。那個官員鼓起勇氣說:“皇上南巡之後,百姓生活甚苦,怨聲載道。”乾隆皇帝一聽這話,臉色大變,厲聲斥問:“百姓生活苦,你說出來誰生活苦;怨聲載道,你說出來誰有怨言!”不等那個官員分辨,就把他趕出朝堂,貶到新疆戍邊去了。有個大臣勸乾隆皇帝說:“皇上每到一處巡幸,地方官一味奉承,殘害了百姓不淺。”乾隆皇帝大怒,非要殺那個大臣不可。多虧朝廷大臣一再講情,才把那個大臣免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