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鄂爾泰基本完成雲、貴、廣(西)三省的改土歸流後,在盤江上修建一座由20多根碗口粗的的鐵索拉起的橋,橋上鋪設木板,建有閣樓,氣勢雄偉壯觀。雍正帝得知後,命名為“庚戌橋”,以紀念鄂爾泰改土歸流的功績。
雍正帝繼位後,依然麵臨著征收賦稅的問題。他想要製定一個更為合理的既能保證皇糧、國稅不減少,又對百姓有益的新辦法。山東巡撫黃炳、直隸巡撫李維均等人提出的攤丁入畝的征稅辦法。他認為很可行,於是命李維均擬一個詳細條文,核準後頒發在全國各地推行。
“攤丁入畝”製度在浙江錢塘縣推行時,受到了以王敏、金煦為首的紳士、生員們的反對,他們集聚一千多人,將縣衙圍住,要求縣官免去“攤丁入畝”這個辦法,並威逼縣官三天後給予答複。縣官將此事上報浙江巡撫李衛字,李衛字深知“攤丁入畝”製度是經過皇帝慎重考慮後才推行的,這個辦法是限富、利民又益國之策,決不能視同兒戲,決定派兵對鬧事者進行鎮壓。三日後,王敏、金煦等人又集聚一千多人,聲勢更大,如果不停止“攤丁入畝”的實施,要砸毀縣衙,正在這時,人群亂了起來,鬧事者全被官兵包圍起來。未等官兵動手,嚇得這些人紛紛逃竄,金煦逃脫後躲在家裏不敢露麵,王敏等人被捉拿。經審訊後,李衛字將凡有官職的一律革去,關進大牢。經此鎮壓,這些富紳、生員再也不敢鬧事了,因此法又對廣大百姓是有好處的,所以後來推行得十分順利。
“攤丁入畝”方法的實施,經錢塘縣這樣一鬧,在其他地方推行反而順利多了。繼浙江後,山東、雲南、福建、陝西、甘肅、江西、湖北、江蘇、安徽等省也先後實施。乾隆繼位後,在全國範圍內繼續實施。
雍正帝為皇子時,曾在杭州湧金門見一賣字的書生,此人不僅字寫得非常好,而且談吐不凡,才華橫溢。雍正帝曾命他寫一副對聯,書生一揮而就,其中一秋字,書生竟將“火”字寫於左麵。雍正帝說:“這個秋字寫錯了。”書生舉起一名帖說:“請看,沒有寫錯!”雍正說:“你已經是秀才,為什麼不去考舉人,而在此賣字呢?”秀才說:“家貧需要養活妻子,故以賣字維持生活。”雍正聽後,命從人拿出百兩黃金說:“我做買賣賺了些錢,送給你去求取功名,是否夠用啊?”書生十分感激,連說:“夠用,夠用。”雍正笑笑說:“如果考取狀元,千萬不要忘了我呀!”說完上車走了。
書生得到這筆資助,果然連考連中,直至翰林。雍正帝繼位後,一日看到此書生的名字,想起往事,心中很高興,想到這書生果有奇才,不負朕望。立即傳旨召見,書生上殿後,雍正帝寫一“和”字,竟將“口”字寫在左邊,問書生,可認識此字。書生說:“這個字寫錯了,口字應在右邊。”雍正帝笑而不答。第二天,命書生奉旨前去浙江巡撫處報到。巡撫看過聖旨後,命書生前往湧金門賣字三年,然後再來供職。此時書生方恍然大悟。後來,這個書生無限忠於雍正帝,恪盡職守,勤勞國事,做出一番成就。
雍正元年,皇上在聖祖書中發現一道諭旨,盛讚明太祖,並尋找其後人量才授職。雍正帝看後,立即降詔明察暗訪,二年後訪得其後人朱之璉,觀其人,覺得他很不平凡,遂授予一等侯,入正白旗,令其世襲,這對緩和民族矛盾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