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清朝廷大興文字獄(2 / 2)

雍正皇帝得報,當即傳下聖旨,把張熙、曾靜以及呂留良的兒子、學生都抓起來,押解到北京聽候處置。這一次,他決定不殺曾靜、張熙,而是也寫了一本書叫《大義覺迷錄》。在這本書中,雍正皇帝承認清朝是“夷”。但是,他又說,皇帝是上天指派的,上天隻問某人的“德”,並不問某人出生在什麼地方。他又發揮說,舜就是東夷,周文王就是西夷。由於他們品德高尚,所以當了君主。雍正皇帝想以此說明“華夷無別”,自己雖是滿人,卻與舜和文王一樣,是上天授給的皇位。他讓人把《大義覺迷錄》頒行天下,又赦免了曾靜、張熙的死罪,讓他們到南方各地去宣講這本書。同時,卻對呂留良等人毫不留情。呂留良已經死去幾十年了,還要開棺鞭屍示眾。又將他的兒子、學生、刻書藏書者連同他們的家屬,一律處以死刑,孫子輩則流放到東北,給滿族騎兵做奴仆。

乾隆時期,文字獄有增無減。據一種不完全的檔案材料《清代文字獄檔》,從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至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前後48年之間,共有文字獄63起。乾隆還不同意雍正皇帝的看法,覺得承認滿族是“夷”不妥當。於是,把《大義覺迷錄》列為禁書,全部收回,又下令把曾靜、張熙再抓起來,淩遲處死。

1777年,江西舉人王錫侯注改《康熙字典》,在凡例中提到玄燁、胤禎的廟號及弘曆的名字,沒有避諱,被認為是“大逆不道”而被治罪;巡撫海成因為隻是奏請革去王錫侯的舉人,被指為包庇,革去了職務。

此外,乾隆皇帝還多次頒布禁令,對於那些不利於清朝統治者的“異端邪說”,一律加以查禁、銷毀。據統計,僅從1774年到1782年8年中,全國毀書24次,538種,13862部。

清朝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和焚書坑儒一樣,都嚴重阻礙了進步思想的傳播和科學文化的發展。當時的知識分子一舉手,一投足,稍不注意,就要得罪統治者。一些文人學士隻好逃避現實,埋頭整理古代典籍。清朝統治者極端專製主義的統治以及文人們“避世”的治學方法,使清朝的政治局麵和學術思想越來越僵化,毫無生氣。同時,大興文字獄加劇了臣民的不滿,對清政府產生了巨大的離心力,成為清王朝衰敗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