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古遺跡探索(5)(3 / 3)

美麗的雙門

比薩格拉門是托萊多城的正門,建於16世紀中葉。門上刻有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前後門之間為兵器院,院內豎有卡洛斯一世塑像,牆上刻有西班文學大師塞萬提斯給托萊多城的題詞:“西班牙之榮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太陽門建於14世紀,是西班牙最氣派、最精美的阿拉伯風格建築。門上刻有太陽和月亮圖案。後來,馬蹄形的拱門上增設了一個圓形裝飾,其中含有一個三角形雕刻,主題是聖伊爾德方索領受聖職。多年後兩側又加畫了日、月。大約200年前,此門由原來的“鐵匠鋪門”更名為“太陽門”。

猶太教堂和修道院

托萊多曾是全西班牙猶太文化的集中地,12世紀時即有一萬多名猶太人聚集在城西的猶太居民區。當時別具風格的猶太教堂林立,而今,保存下來的卻隻有白色聖母瑪麗亞教堂和聖母升天堂,其古老的建築極有價值。

白色聖母瑪麗亞教堂是托萊多城內現存曆史最久遠的猶太教堂舊址。這座堪稱12世紀末、15世紀初最華麗的猶太教堂,於15世紀初時被送給了騎士團,進而改成天主教教堂。現在這裏隻剩下兩個建築,主堂裏馬蹄形圓拱柱梁,造型獨一無二,柱梁細部工藝極為優美細膩,全部由手工完成。另外,因為有從摩爾文化之都格拉納達來的藝術家參與工作,所以帶有明顯的阿拉伯美學元素。

聖母升天堂坐落在過去猶太區中心,外觀樸實,內部是典型猶太情調。1492年時,費迪南多國王和伊莎貝拉女王合力將伊斯蘭教徒驅逐出境後,這座教堂曾被改為天主教堂,現在則是猶太文化陳列館,聖母升天堂內大廳體現並凝聚阿拉伯、猶太和天主教文化的穆迪劄爾式混合藝術風格,其中的拱形窗和牆壁上充滿細膩的雕刻圖案,更是具有濃烈的摩爾文化傾向。

塞維爾

塞維爾的曆史

塞維爾位於安達魯西亞平原略偏西處,瓜達幾維河左岸,是一處內陸河港,同時也是塞維爾省的首府,人口約70萬,是西班牙最引人入勝的曆史名城之一。

塞維爾是安達魯西亞地區的靈魂城市,從新石器時代起,曆經希臘,迦太基.羅馬、旺達爾,阿拉伯的統治。據載,大約在公元前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始祖由北非進入伊比利半島,開始了最早的農業生產。

雖說塞維爾早在羅馬時代就已經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但是它的地位一直屈居於西班牙的另一座曆史名城——哥多華之下,特別是摩爾人征服南方後,哥多華於公元929年被定立為摩爾王國的統治中心,建立了宏偉的清真寺和宮殿。商人、學者和藝術家紛紛彙集於此。哥多華是當時歐洲科學、藝術和文化的中心,也是10世紀歐洲最宏偉的城市之一。然而摩爾王國的輝煌並未持續太久,到了公元們世紀便分裂為30個諸侯國。諸侯王各立其政,伊斯蘭教統治勢力被大大削弱,塞維爾就在群雄並起的背景下,發展為眾多諸侯國中勢力最強大的一個。

塞維爾的建築風格

塞維爾的許多建築富有伊斯蘭教風格,又稱為穆迪紮爾風格。穆迪紮爾風格在進入文藝複興時代後也出現了變異,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天花板裝飾上的東方王筆圖案漸漸消失。就裝飾細節而言,穆迪紮爾建築另一大特色是在建築物的裝飾上大量采用灰雕裝飾。灰雕裝飾的細節多為以石灰雕刻的花辦枝葉,多角形的幾何花紋和密集的古蘭經文。這種裝飾有時出現在一小部分外牆上,有時則大麵積裝飾在建築物外牆,內壁和廊柱,在裝飾效果上所展現的細密,精致和奇幻是同時期歐式建築裝飾所無法企及的。佩德羅一世宮的大使廳,其天花板造型和灰雕裝飾都是穆迪紮爾建築藝術中的極品之作。此外,大城堡中的內庭、水道和泉眼,以及大量的瓷磚裝飾,都體現了這種建築風格的基本特征。

雙塔

塞維爾古城的鳳信塔是亞庫伯.尤素夫王朝統治時代的遺物。這座高達90米的方磚塔樓,始建於1184年,1198年完工。風信塔不僅外觀高大,建築裝飾細巧精美,內部設計也獨具巧思。為了使守衛塔樓的將士可以騎馬登上塔頂,塔摟中采用了設計獨特的斜坡梯道,這可算作是塔樓設計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