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世界聞名古城(5)(3 / 3)

這座模仿意大利文藝複興風格的建築傑作,無論是宮內華麗典雅的“黃金門”正門,氣勢雄偉的白馬廣場,或是可連接橢圓形廣場與修道院的佛朗索瓦一世回廊,其精致獨特的設計不但呈現出鮮明的文藝複興風格,也保存了中世紀的法國傳統風格,加上後來接手整修的意大利藝術家普瑞馬帝克又花費了一年的時間,為其增添了許多耀眼的裝飾,更令這座宮殿輝煌無比。文藝複興風格除了在宮殿外觀上有著顯著的影響,其內景裝潢上更是令人歎為觀止,百年曆史重溫,楓丹白露宮也曆經了一代又一代的改建,除了作為彰顯帝王權威的建築,最引人流連忘返的是那些充滿文藝複興風格的藝術精品。

白馬廣場

走入楓丹白露宮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靜穆的庭院,左右方向排列著白牆藍頂的建築。繼續前行,馬蹄形階梯環抱著弗朗索瓦一世重修的白馬廣場。廣場除了反映出當時的建築藝術特色外,也是通往宮殿內的過廊入口。“白馬廣場”一名源自於凱瑟琳,馮.梅迪奇時期鑄造的一匹白馬,這尊鑄像後來被士兵用長矛破壞,於1626年被封存。白馬廣場長152米,寬㈠2米。1814年4月20日,拿破侖就是在這裏心情沉重地走下馬蹄形台階,麵對那些曾經跟隨他南征北戰,把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旗幟插到歐亞非三大洲的土地上,而現在卻老淚縱橫的將士們,拿破侖發表了告別講話。隨後,拿破侖在一片高呼“皇帝萬歲”的悲壯送別聲中,吻別了他的將士與軍旗,登上流放厄爾巴島的旅程。所以,白馬廣場又稱“告別庭”。

弗朗索瓦一世配殿

楓丹白露宮的廳內裝潢大多完成於16—19世紀,這裏一度成為歐洲的文藝複興藝術重鎮。細木護壁、石膏浮雕和壁畫相結合的裝飾藝術,形成了楓丹白露宮內部獨特的裝飾風格。著名的弗朗索瓦一世配殿就是典型的一例。

帶頂樓的弗朗索瓦一世配殿在白馬廣場的北端,主要是連接皇家起居室和三一教堂的通道,修建期間,弗朗索瓦一世聘請意大利的藝術家在此鑲嵌壁畫、製作木雕。它的下半部貼有一圈2米高的用金黃色細木雕刻而成的護壁,上半部風格明快的仿大理石人物浮雕烘托著一幅幅帶有文藝複興風格的精美壁畫,浮雕使壁畫更為突出,立體感更強。天花板和護牆板均用胡桃木做成。護牆板上的牆麵被門和壁柱劃分成幾塊,每塊的中間都有一幅很大的畫。周圍有塑成嬰兒、花環等形式的浮雕,這些浮雕除白色外,有些還塗以彩色或金色。天花板由橫梁劃分成幾個部分,上麵飾以宗教圖案,整條長廊顯得既輝煌又典雅。

三一教堂

三一教堂位於白馬廣場旁,興建於佛朗索瓦一世,完成於亨利二世,其多數裝飾來自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三一教堂的祭壇上分別供奉著查理曼大帝和聖路易斯。三一教堂的鍾樓是宮內一景。鍾樓外觀精致小巧而莊嚴,拱頂的天井畫表現了人類救贖的主題,其構圖視角與觀眾仰視視角相同,這一構思非常巧妙。路易十五曾在這裏舉行過隆重的婚禮,1810年拿破侖三世也在此受洗。

黛安娜庭院

黛安娜庭院位於楓丹白露宮內西北方,因其花園內矗立著黛安娜女神像而得名。進入花園隻見鬆柏蒼翠,曲徑通幽。一大片草地包圍著一個小巧精致的噴水池,噴水池的中央是狩獵女神黛安娜的雕像,四條雕琢傳神的獵狗蹲在神像腳下四周,水從獵狗的身下噴出,這一設計使整組噴泉雕像諧趣倍增,每個參觀者看到這組雕像都忍俊不禁。

鯉魚池

鯉魚池位於宮殿東南,周圍環繞著古老的宮殿、蔥鬱的樹木、地毯般的草地。碧綠的水麵和其間的小島互相點綴,有一種和諧之美。鯉魚池自亨利四世興建後,一直是宮廷水上活動的舉辦地,如今是供遊人劃船覽賞的地方。由此可以遙望噴泉廣場,別有一番景致。此池名為“鯉魚池”並非虛名,池中的鯉魚個頭奇大,而且數量極多。另外還有天鵝活躍於水上,潔白的天鵝遠遠地貼著湖麵飛過,翅膀拍打著水麵,漣漪點點,遊人泛舟湖上,宛若置身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