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佛朗索瓦一世之外,亨利四世也是楓丹白露宮建築曆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人物。這位1589年繼位的國王為了整修楓丹白露宮,投入了龐大的修築經費,並聘請當時一流的建築師與藝術家,為他的整修工程進行嚴整的規劃。整修之後的楓丹白露宮規模比以前更富麗堂皇,氣派非凡。整修工程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將橢圓形廣場的一部分重整為今天的白馬廣場,再把佛朗索瓦一世回廊設計為這兩座廣場的聯絡通道。幽靜雅致的黛安娜庭園建於回廊北邊,幾經戰亂仍保持著原貌的鯉魚池則建於回廊南邊的噴泉廣場內。另外,亨利四世還在橢圓形廣場緊鄰皇太子廣場的側麵,添建了一排廳室,作為行政辦公之處。至此,楓丹白露宮的規模與格局基本成形。同佛朗索瓦一世的做法一樣,進行宮殿內部的裝潢施工時,亨利四世從法國各地聘請了許多著名的畫家及雕刻家前來創作。這些各有所長的藝術家們,讓宮殿內外氣勢變得更為宏大。後來他們還形成了“第二楓丹白露派”。楓丹白露宮耀眼奪目的光彩持續了30多年,直到路易十四興建了凡爾賽宮,它才變為法國皇室的次要宮殿。
亨利四世之後的法國皇室,沒有為楓丹白露宮添加更出色的建築。而在路易十六時期,則對楓丹白露宮進行了不恰當的修建,原有建築的整體性一度被破壞。法國大革命時期,楓丹白露宮遭到一定程度的損毀,宮殿中收藏的珍奇寶物,名貴家具全都被掠奪一空。拿破侖即位後,在此地大興土木,楓丹白露宮才得以重現昔日光彩。拿破侖進行改建整修工程時表現出極為保守的作風,保留了楓丹白露宮外觀上的原始風格。拿破侖改建時增添的較為重要的建築包括改建自白馬廣場的閱兵場,皇後約瑟芬親自設計的英式庭園,還增建了俯瞰黛安娜庭園的回廊建築。此外,拿破侖為居住之便對亨利四世的起居間、會議室等廳室做廠許多修改,以符合其個人所需。1814年,拿破侖在“君王之屋”的書房裏簽下了退位書,也為其傳奇的一生畫上了句號。隨著拿破侖的退位,楓丹白露宮終於在法國曆史舞台上隱退了。雖然如此,這座活躍了600多年的宮殿,卻也因為其壯觀而多元化的建築風格以及數目巨大的無價藝術珍品,成為法國境內無可替代的,集文化、藝術與曆史價值於一身的遺產重地。
不凡的建築風格
楓丹白露宮的興建雖可追溯至12世紀,但真正讓楓丹白露宮由城堡格局轉變為宮殿規模的時間,應從佛朗索瓦一世當政、遠征意大利期間算起。嚴格說,佛朗索瓦一世對於文藝複興建築理念的認識其實還很膚淺和不定,真正實現其理想者是來自巴黎的建築師布雷頓。這位在當時被視為文藝複興派的建築家,成功地將新舊藝術理念進行了融合。他把楓丹白露宮作為實現自己理論的基地,賦予原本已被破壞殆盡的楓丹白露宮以新的生命,更為文藝複興式建築提供了最具體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