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世界聞名古城(4)(1 / 3)

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在位時,委任從意大利歸國的建築師瓊斯在格林威治為自己的妻子安妮皇後在都鐸王朝的宮殿原址上蓋了皇後大殿,後發展為一座夏宮。1649年,詹姆士一世被以“暴君”的罪名處死,格林威治夏宮從此陷於冷境。直到1660年查理二世即位,才又重新展開了這座王宮的相關建設。1666年倫敦大火之後,成功重建倫敦的雷恩爵士接下格林威治夏宮舊宮殿所在地的整建工作。他首先完成的重大工程,就是重修皇家醫院。這所皇家醫院其實就是現今的皇家海軍學院。比起格林威治夏宮以往的建設,皇家醫院的營造工程堪稱快速。這除了資金充裕的緣故外,也和雷恩爵士旗下擁有霍克斯摩爾,範布勒等才華橫溢的得力助手有關。1696年,查理王大殿在過去王宮的既有基礎上被整建。兩年後威廉王大殿破土動工。然後,靠東側的安妮皇後大殿也從1699年開始重修。

照雷恩爵士所留下的設計圖樣建成。到了19世紀,格林威治的麵貌已經有了革命性的變化,建造在河岸旁的人行道和1836年重新整修的碼頭共同構成了麵向泰晤士河的觀景區。重整的街道和臨街樓房的營建,也讓格林威治市街擺脫了原本雜亂的麵貌,煥然一新。原為皇家獵場的格林威治公園,經過改造後成為英國第一座對外開放的皇家園林。

19世紀以後,夏宮宮殿雖然有些變化,但多數變化都是房子裏麵的變動,或者是在外麵看不見的地方進行。格林威治城開設了博物館和展覽館,這樣的變化更增添了它的曆史深度與內在韻味。

宮殿與小城

格林威治夏宮宮殿的格局是不斷擴大的,建築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舊宮殿原為單一建築,後又增建了宏偉的東西兩翼,長度將近百米的兩側柱廊相互銜接,為大殿增添了不少壯麗的氣勢。夏宮與泰晤士河岸邊格林威治城的碼頭。嚴整的公共建築,熱鬧的市集。街道,以及開闊的山坡地,構成小城獨特的風景。格林威治城更因夏宮的存在被規劃得井然有序,成為散發著獨特魅力的小城。

皇家天文台

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今天雖然早巳停止天文觀測,然而它作為世界標準時間製定點的榮譽並未受到影響。1884年時,華盛頓的一次國際會議決定以通過皇家天文台的經線為子午線,也就是劃分世界各時區的基準點,以表彰英國過去對世界天文研究的貢獻。格林威治因此成了劃分東、西半球的切割點,眾所周知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便由此而來。1948年皇家天文台遷至蘇塞克斯的赫斯特蒙蘇,但仍稱英國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天文台原址則成為國家航海博物館的一部分,陳列著英國早期各種天文觀測儀器、天文時鍾、天象圖和航海圖。在於午館裏,有一條鑲嵌在大理石中間的銅線,這就是著名的劃分地球經度的本初子午線;銅線兩邊,分別標著“東經”和“西經”字樣。到此參觀者,常常腳踏銅線兩邊拍照留念,以表示自己身跨東西兩半球。大門外的磚牆上,鑲有1851年安裝的大鍾,至今世界各國仍以此為國際標準時間。

皇家海軍學院和皇後大殿

皇家海軍學院原為皇家醫院。1873年,皇家醫院轉型成為皇家海軍學院,是訓練當時世界最強的英國海軍的主要場所。

由瓊斯設計的皇後大殿,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棟帕拉迪奧風格的建築物。這棟精美小巧的白色兩層樓建築建成於1635年。172年後,為了慶祝英國特拉法加戰役的勝利,又擴建出兩個配殿,並以壯麗的柱廊與皇後大殿銜接。1834年,介紹航海探險史與英國海軍光榮史的國立海事博物館,也在皇後大殿的西翼正式開館,此館一直到現在都是世界最佳海事博物館之一。

格林威治公園

格林威治公園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當時亨利五世的兄弟格洛斯特公爵在此圈圍了800平方千米的土地,作為私人獵場之用,後來就一直是皇家的禦用園林。17世紀,法國的園藝設計師勒諾特為此團設計了幾條穿越公園、直通山頂的大道,這片土地從獵場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園。到了18世紀,格林威治公園才開放供大眾使用。狄更斯的作品就曾寫過19世紀英國人在公園裏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