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奇妙的旅行——馬可.波羅遊記之謎(3)(3 / 3)

大汗的首都

馬可·波羅被認為是第一個描寫了中國蒙古時代的首都汗八裏的歐洲人。在這座呈方形的城市的中軸線上,有一座高牆環繞的中國式建築——皇城。宮殿的紅頂互相重疊,拱形山牆上雕刻著象征皇權的龍、鳳凰、仙鶴和其它幻想中的動物。八米高的圍牆被塗成紅色,門、柱子以及宮殿的全部屋梁也是紅色的。馬可.波羅是沿天街自南向北從城門走到皇城的主門,穿越周橋進入皇宮的。每一個以官方身份進入皇宮的人都必須走這條路。那麼一個歐洲人見到這樣雄偉的建築後會有什麼感覺呢?人實在是太渺小了,即使現在人們第一次穿過巨大的午門進入故宮時也會產生同樣的感覺,人們依然會感到天子和他至高無上的權力的存在。盡管我們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的幫助下被準許在早晚遊覽時間之外在故宮裏進行拍攝,但我們仍被禁止進入建築內部拍攝。在我們之前意大利著名導演費爾南多,在故宮內拍攝影片《末代皇帝》時,由於剪接膠片而引起了火災。因此管理機構對在故宮內部拍片的審批十分謹慎小心。盡管我們的製片人,中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女作家程葳(音譯)用盡全身解數,我們仍未被允許進入太和殿拍攝。經過長時間的交涉我們終於被允許在有中國管理人員在場的情況下,晚間在太和殿前和殿內進行拍攝。這座雙層屋頂的宮殿被8米高的三層台基環繞著。我們現在見到的皇宮是明朝建成的。但在一些設施上依然可以找到元朝時的痕跡。

馬可.波羅在書中描寫了汗八裏呈幾何形分布的街道和廣場,蒙古的節日和元朝的紙幣,而魯不魯乞在他的書中提及元朝的紙幣要比馬可.波羅還早25年。馬可.波羅書中描述的神話般的財富和金碧輝煌的巨大宮殿讓歐洲國家大為驚訝。

蒙古這樣一個小民族卻統治著人口眾多的漢族。所以忽必烈大汗不敢重用漢人,他害怕漢人造反,因此盡量把他們排擠到國家管理階層之外。他寧願任用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印度人當官。官員被分為三個階層:1/3的職位留給蒙古人,另外1/3留給了北方中國人,其中包括漢族、維吾爾族和其它的中亞民族。而被蔑稱為“蠻子”的中國南方人如果能夠得到最後那1/3的職位就已經非常滿足了,盡管傳統上的官宦家庭主要來自南方。

在皇宮對麵,河的另一側,按照忽必烈的旨意修建了大都城,那裏是漢人的居住區。13世紀末,大都有大約120萬人口。與之相比,威尼斯作為歐洲第三大城市隻有10萬人口。在汗八裏各民族大融合,他們在那裏做生意並試圖從蒙古宮廷那裏賺取利潤。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對有敵對傾向的臣民,蒙古人進行殘酷的統治,他們把所有的反抗苗頭都扼殺在萌芽中。當鍾樓上的鍾敲響三次後,所有的人都不許再上街。雖然有1米厚的圍牆保護著他們,蒙古人仍然覺得不安全。他們從中亞的民族中挑人組成衛隊。皇帝完全脫離他的臣民。隻有在經過一個複雜的宮廷儀式之後,這位“世界的統治者”才會出現在少數幾個人麵前。權力之門隻向經過挑選的外交使節、侯爵、和大臣們打開,而在這扇門內則隱藏著瘟疫、戰爭、饑荒和死亡。整個皇宮就像是宇宙的寫照,在這裏天子統治著世界。隻有帳篷狀的屋頂還能讓人想起統治者是來自草原。忽必烈大汗的皇宮的建築方式與今天的類似,所有的宮殿都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中間那座是是天子居住的。

馬可.波羅說,他不僅是元朝的一名高官,還是大汗的一名近臣。一個意大利人在蒙古王宮裏做官?馬可.波羅還是記述在蒙古王宮裏舉辦盛大宴會場麵的第一人。他的描寫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和懷疑。他的書中記載了數以千記的身著絲綢服裝的宮女,以及珍珠、黃金和寶石,還有白馬和大象。但這似乎不大可能都是他的親眼所見。他用“法可富”這個普通的伊斯蘭名字來稱呼大汗,可是作為大汗的近臣他是不是應該用中文或者蒙古文名字來稱呼他呢?

馬可·波羅還是第一個描寫了忽必烈的歐洲人。“忽必烈大汗看起來很健壯,他的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他麵色微白,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描寫實在是太蒼白了,這倒像是一個中世紀明君的形象。這與忽必烈的畫像中的那個身材肥胖的蒙古人毫不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