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古老的建築(17)(3 / 3)

然而中世紀的這種推測單純在技術上就根本行不通。來自林佐斯的營造師卡雷斯是如何能將巨型雕像的兩條10米高的金屬腿從港口堤道兩邊向上在高處形成一個斜角,同時又不使它們倒塌的呢?如果像古人們所描寫的那樣,巨型雕像是直接建在水麵上的,那麼用作腳手架的泥沙又是怎樣能被堆積在雕像周圍的呢?如果高高聳立在海港人口處的巨型雕像真的那麼引起轟動的話,那麼又如何去解釋古代的作家們沒再去談論其外形這一現象呢?很明顯,這座巨型雕像使人冷落了它的藝術性,它之所以引起轟動隻是由於它的規模。總的來說,可以說這座巨型雕像看起來並不完美漂亮,因為為了不讓它倒塌,肯定還有“第三條腿”朝前或朝後起著支撐作用——也許那是一根柱子,或者雕像上一道精心製作的巨大的衣服褶皺。

慕尼黑的巴伐利亞雕像高約16米,托伊托堡森林中的赫爾曼紀念像高26米。看來這些近現代的大型塑像是無法與羅得島的巨型雕像相比的。

人們還能找到一點這一世界奇跡的痕跡嗎?

下午晚些時候,羅得島港口的堤道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中;深藍色的天空把那座由約翰派僧侶騎士團(約翰為耶穌最喜愛的門徒。該僧侶騎士團大概在公元100瞻年後在耶路撒冷建立,成員由保護朝聖者的騎士,神職人員以及從事病人護理工作的僧侶組成——譯者注)成員修建的堡壘上的石灰岩石襯托得非常清晰。現在是4月下旬,輕柔的南風已經將夏天的溫香徐徐送進了街邊的咖啡館。遊客還沒有人滿為患,人們還可以在咖啡館的最佳位置上一邊喝著紅葡萄酒,一邊遐想著羅得島的古老,往事仿佛還曆曆在目。公元前305年,3千多名德米特裏國王的士兵一邊不斷地狂呼亂叫,一邊將龐大的用於攻城的機械裝置滾動到羅得島的城牆下。這是一個叫做“城市毀滅者赫勒波利斯”的塔型龐然大物,裝備有石弩(古代和中世紀用的一種重型弩炮——譯者注)、打樁器具以及彈弓和投石器。敵人要讓羅得人知道什麼叫做害怕。當這個大怪物終於安裝完畢時,夜幕已經降臨了。侵略者認為羅得城肯定會成為囊中之物,他們被想像中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決定次日才攻城。絕望的羅得人向赫利俄斯求救,請求他阻止這場幾乎不可避免的災難。人們還許諾事後為赫利俄斯建造一座比那個可怕的攻城機械裝置還龐大的立式雕像。

亞曆山大港的法羅斯燈塔是過去修建的最大的燈塔(埃拉赫的約翰.菲希爾的銅版畫)

赫利俄斯沒有拒絕這個誘人的建議。他讓羅得人在赫勒波利斯前麵挖掘一道壕溝,並將這個陷阱用幹枯的小樹枝偽裝起來。這個“防坦克障礙物”奏效了。當侵略者次日清晨推著攻城的機械裝置才朝前走了幾米遠時,那個大怪物便一頭撞在要塞的圍牆上,夾在了壕溝和城牆之間;再加上它巨大的自重,便再也扶不起來了。被挫敗的敵軍開始撤退,羅得人也履行了他們的諾言:一個世界奇跡誕生了,它在66年的時間裏證明了太陽神赫利俄斯所取得的勝利。之後作為吸引人的廢墟堆,它還存在了幾乎900年之久。直至公元654年,一位富有的商人全部買下了巨型雕像的各種金屬廢料,於是那個廢墟堆就得全部被搬運走。起先是用船運,然後是用986頭駱駝將金屬廢料運到了敘利亞。什麼也沒有遺留下了——至少是在巨型雕像原來的位置上。

我們在街上的咖啡館裏思索著,從海水中那麼多的石塊中指出其中一塊曾經屬於巨型雕像該是多麼地容易啊!而且這種欺騙行為又是多麼容易引起新聞界強烈的反響!難道不是因為人們對傳說過於感興趣,所以才不能正確判斷事情的真實與否嗎?我想起了幾年前傳遍全世界的一則報道:人們在羅得島港口的盆地中找到了一塊黑色的石頭,上麵帶有可以推斷出是古代一位雕刻家的作品的刻痕。全世界的輿論都在驚呼:“羅得島上的巨型雕像找到了!”“激動人心的發現!”報紙上醒目的大字標題鋪天蓋地。後來那件所謂的某位雕刻家的作品露出了真實的麵目,原來隻不過是一塊普普通通的岩石,上麵的刻痕則是挖泥船留下的。如此簡單就能令世界輿論激動不已。由此可見,人們對世界奇跡的渴望是多麼的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