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坦位於加德滿都以南約5公裏。它興建於公元298年,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也是古代加德滿都穀地的商業中心。公元1200年起,尼瓦人的帕坦王國定都於此地,這裏不僅是加德滿都穀地又一個建築藝術的集中地,而且也是大乘金剛佛教以及尼瓦傳統工藝的大本營。這個城市以皇宮為中心,向著四方的佛塔呈放射狀分布,是按照佛經中經輪的形式設計的。城內的古跡和寺廟比比皆是,共擁有136座佛教寺廟,還有55座尼瓦式多重屋頂廟宇,被世人譽為“精致藝術之都”。帕坦也有杜爾巴廣場,廣場上及四周尖塔廟宇林立,帕坦舊王宮就在廣場之上。東側最南邊的是桑裏達宮院,旁邊的舊皇宮包括慕爾宮院、畢迪亞寺和塔蕾珠寺,建於公元1666年。東北角落坐落著三重屋頂、八角形塔式建築,是塔蕾珠巴瓦妮廟。附近還有一座德古塔蕾廟,是當時的馬拉王族奉祀的神廟。
巴克塔普爾是加德滿都穀地第三個重要的城市,又叫做巴德岡,巴德岡在梵文中是“信仰者之城”的意思。它坐落在穀地的東麵,在加德滿都以西12千米的地方。在公元1200年至1768年之間,它是尼泊爾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紀尼泊爾藝術和建築的發源地。據說在公元9世紀時,馬拉國王阿難達按照海螺的形狀設計建造了巴爾塔普爾,但是據曆史學家的分析,這個城市應該是周圍眾多村落自然發展融合的結果。位於陶馬迪街的杜爾巴廣場自15世紀以來成為城市的中心,經曆了1943年的大地震以後,部分古跡被毀,現在人們看到的是經過修複以後的麵貌。廣場上有華美精巧的55窗宮,曾經是馬拉王朝的宮殿。公元1708年建造的尼亞塔波拉塔聳立在廣場一側,它建在一座方形的五層磚砌結構的台基上,故又稱作“五層塔”,台基正中的石階兩旁立著五對巨型的石雕。巴城的黃金門是不得不提到的一處景觀,這座建於1753年的鍍金大門,是整個加德滿都穀地最傑出的藝術晶。大門的鍍銅門框上雕刻著許多神靈,門楣鑲嵌在大門上方,上麵刻有摩訶維希那瓦神像和鷹神葛魯達,鍍金屋頂以大象和獅子為裝飾,蓋在黃金大門上邊。此門是馬拉國王劄亞藍吉下令建造的,是當時眾多尼泊爾優秀工匠共同的傑作。
無數寺院佛塔組成的神秘宗教色彩以及各種祭典節慶所呈現的人文風情使這片土地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它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平和與寧靜從未離開這裏,這裏的人們仍然閑適而安詳,這裏的時間仍然靜止如午後無風的時光。
為佛陀母親建造的摩訶摩耶夫人廟旁有一泓池水,傳說當年摩耶夫人在此水池洗澡後受孕生下釋迦牟尼。池邊長著一棵娑羅雙樹,樹身粗約十三四米,係後人補種。
著釋迦牟尼誕生地——蘭毗尼
名佛教聖地蘭毗尼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地。相傳公元前624年,附近的迦毗羅衛國淨飯王之妻摩耶夫人在尼曆正月月圓之夜歸家途中,在蘭毗尼花園裏的娑羅雙樹下,手扶娑羅雙樹,生下悉達多(釋迦牟尼是尊稱,為“釋迦族聖人”之意)。
蘭毗尼是梵文“可愛”的意思,這裏原為古代天臂國善覺王夫人蘭毗尼的花園,此處因而得名、中國高僧晉代法顯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蔥嶺,經印度來到蘭毗尼,成為訪尼外國人士中有真實記載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633年也曾到此瞻禮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