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首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要關注貧弱群體,這對我們當下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要保證社會主義社會的和諧發展就要以關愛和關懷為基調,注意發展中的平衡,防止兩極分化,對於欠發達地區要給予支援。
3.人與自然的和諧
唐詩中有許多詩句體現了對自然的關愛,體現了大自然之美。有風,像孟浩然“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有花,如杜甫的“梅花欲開不自覺”,白居易的“最惜杜鵑花爛漫”;有雨,如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有雪,如韓愈的“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李白的“瑤台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有月,如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有山,如李白的“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有水,王勃的“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有河,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有江,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這些優美的詩歌情境中,我們可以體味到人對自然生命的關愛,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美的熏陶。
此外,古代雖然沒有“環保”一詞,但在唐詩句中可以發現這種思想和意境。綠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調,李白有詩“青山環北郭,白水繞東城”,孟浩然“綠樹村邊和,青山郭外斜”,這些詩句中都可以看見環保的生態顏色——綠色。“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些美好的意境都可以反映出古人心中對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4.人自身的和諧
這點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的。在美國弗吉利亞理工大學發生的校園槍擊案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保持個人自身的和諧非常重要,否則將不利於社會,甚至威脅到他人的安全。怎樣做到自身的和諧,我們可以在唐詩中找到啟示。孟郊的“登山需正路,飲水須直流”講的是要做正直的人,走正直的路;徐鉉的“願君不忘分飛處,長保翩翩潔白姿”講的是要保持高尚的情操;韓愈的“先生事業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繩己”講的是要嚴以自律;高適的“萬裏赴知己,一言誠可歎”講的是做人要誠信;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講的是讀書的重要性;“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講的是趁年少要奮發有為;“好事盡從難處得,少年無向易中輕”講的是想成就事業就要迎難而上,千萬別妄想輕易成功;“大海從魚躍,長空任鳥飛”講的是人要心胸開闊;“物苦不知足,得隴又望蜀”講的是人要學會知足長樂;“壺中有藥逢人施,腹內新詩遇客吟”講的是要真心對待別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現代人要學會正確麵對壓力和苦難,學會疏通心理障礙,學會排解壓力。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時候,“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當經曆了苦難,克服了困境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就會對前途又充滿希望;當身負重壓的時候,不妨“仰天長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
從唐詩句中解讀“和諧”理念,以“和諧”理念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隻要仔細品讀唐詩,不難發現它是支撐我們社會文明的精神支柱,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源泉和不竭動力。而作為我們青年一代更要多讀唐詩,體會唐詩中的奧妙。這樣我們將受益匪淺,不僅有利於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小琳,李良鬆.唐詩情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王運濤.古代士人的世俗情懷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啟示
[3]張樂.唐詩中的人文情懷
[4]張愛華.唐詩十二講.新世界出版社
[5]胡曉明.唐詩與中國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