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和諧育人環境下的高校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探討(3 / 3)

3.4因材施教,確保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精英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既要將學生造就成適應社會需要的有用之才,又要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相當活動能力和道德素質協調發展的人。因材施教是指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的,它不僅是開展學生素質教育的好方式,也是進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好辦法。精英人才培養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足夠的空間,利用社團、學生會等實踐機構建立學生鍛煉能力的平台,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精英人才培養增強學生對社會、集體、家庭的責任感,加強道德教育實踐,倡導做誠實守信之人。精英人才培養加強學風建設,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專業知識,掌握過硬的本領。

3.5健全製度,發揮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動性

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離不開一套完整的日常管理製度。精英人才培養模式黨建工作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順利開展的抓手,建立各項黨員管理製度,有利於規範學生黨員的行為,為黨組織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任務。建立學分製管理製度,實行彈性學製,進一步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導師製管理製度,實現班級動態管理,更能有利於學生潛能的培養。建立獎懲管理製度,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社會實踐、學科競賽和文體活動。

3.6人格平等,開創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互動性

以人格平等為核心的師生關係是“以學生為本”理念的關鍵所在,是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石。精英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人人平等的工作意識,改變單純用分數來評判學生價值的工作模式;實施多元化的管理機製,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建立多方位的師生互動機製,突出服務育人。

總之,精英人才教育模式就是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實踐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過程中,在參加實踐服務、戶外素質拓展訓練、心理測試及職業規劃測試、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的意識培養、社會調查、生產勞動、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中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政治覺悟。精英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建設和諧校園,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通過在精英人才培養模式中融入實踐創新環節,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培養體製,努力營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環境,打造新時期下校園建設的和諧樂譜。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文),2004(10)

[2]周濤.互聯網對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及對策.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2003.9

[3]廖和平,周雄文,王衛方.製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4]趙今秀.麵向21世紀的高校基層學生工作.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5]周益鋒.試論社會轉型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2(12)

[6]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