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潛力。目前我國在減排方麵的技術水平遠低於世界先進水平,在技術革新、技術替代、技術引進、技術自主研發、技術推廣等方麵還存在可觀的潛力。所謂溫室氣體減排的技術潛力是指一項已經過示範的技術和措施可能帶來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降低或能源效率的提高。高效和清潔地利用能源是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目前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內容。
據估算,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對我國全部減排潛力所做的貢獻可能超過一半。而對於提高能源效率,最關鍵的就是技術的選擇和改進。在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中,減排的措施或技術主要有化肥等CO2去除、物料效率提高、化工N2O減排、鋁業PFC減排、氮肥管理、腸道甲烷減排、填埋甲烷收集、燃煤或氣產生的CO2收集、生物質能替代煤炭、太陽能替代煤炭等。這些技術在我國的推廣使用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減排潛力。
再次是溫室氣體減排的經濟潛力和生態潛力。所謂溫室氣體減排的經濟潛力是指通過創建市場、減少市場失效、增加財政和技術轉讓,可以從成本上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技術潛力,實現經濟潛力需要的額外政策和措施來掃清市場障礙。事實上,在經濟潛力方麵,我國的優勢主要在於我國將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社會,溫室氣體減排不僅符合這一要求,而且還順應了國際形勢的發展方向。
據測算,到2020年通過上述生態工程可以在森林和土壤中形成24~46億噸碳的吸收量,也就是說,平均每年可以吸收8000~15300萬噸碳。如果從現在到2020年每年種植和管理500萬公頃的森林,到2020年的碳吸收量為2.21億噸,相當於1990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30%。由此可見,我國生態減排潛力巨大。
3.CDM與我國溫室氣體減排潛力的內在聯係
從CDM的本質來看,它是發達國家轉嫁減排義務的一種策略。但從其實施的實際效果來看,CDM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卻是一種機遇。特別是對我國這樣的高能耗國家,合理利用將有效促進國內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和資金籌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溫室氣體減排潛力。CDM具有合作性減排和幫助性減排的特點以及必須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給我國帶來了技術的轉讓、資金的投入、設備的更新,將加大我國減排的技術潛力、經濟潛力和能源結構調整的潛力。
此外,我國的低成本減排、人力資源的優勢以及多重性減排潛力吸引著發達國家,他們自願從官方和企業兩個方麵向我國投資建立CDM項目。最後,我國因為減排技術層次低、技術需求量大、技術革新麵廣、技術項目引進數目多,具有項目技術任意性的CDM在我國具有很大的投資市場。再者,2005年10月12日,《清潔發展機製項目運行管理辦法》的施行更加說明了在我國開展CDM項目既不存在行政上的障礙,也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
因此,我國應該利用CDM的契機在國內形成三個機製,用以進一步增強我國的減排潛力。
3.1通過CDM形成“倒逼”機製。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認清溫室氣體的不良影響,樹立超前的危機意識,在未承擔減排義務之前自我加壓
通過上文分析的節能與減排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能耗降低的潛力分析以及與國外先進水平的比較,說明了我國必須自主自發地進行溫室氣體的減排,必須緊緊抓住CDM這個機遇在國內形成溫室氣體減排的“倒逼”機製。而我國《可再生能源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節約能源法》等法律法規的出台,以及清潔生產企業試點和示範區、循環經濟試點等的確定與實施也說明了我國已經對氣候變化問題采取了關注政策,全球形勢逼迫我國必須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如今,我國承擔減排義務已成曆史必然,何時承諾隻是一個時間的問題。故形成“倒逼”機製乃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3.2通過CDM形成技術項目引入機製,形成減排配額的交易市場
技術是實現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關鍵,是推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從對我國減排潛力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雖然我國存在減排的巨大潛力,但要實現這些潛力還存在很大的障礙,例如,技術、經濟、政治、文化、社會、行為和體製上的種種壁壘,並且不同的部門或地區所存在的潛在減排機會與障礙是各不相同的,並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但在這些障礙中最主要的是技術障礙。CDM的實施不僅能為我國帶來經濟利益的提高,能獲得國家及各級政府的支持,在政治、社會和體製等方麵都會有前所未有的成效,另一個方麵,它會為我國帶來技術項目的引入,達到先進技術轉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