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大環境和校園氛圍的營造在人文素質教育中隻是一方麵,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應是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課程內容水平的高低、教學方法的好差,都會與學生人文視野、人文內涵、人文能力形成和發展產生因果聯係。高水平的教學內容,反映人文科學研究的前沿問題、前沿動態和前沿成果,回答現實世界中令人費解的社會問題和困惑,體現現代人文素質教育的規律和人文素質發展的規律。學生通過這樣課程的學習,不僅能夠接受新鮮全麵的人文知識,也能及時進行深入的人文思考,最終獲得人文修養的提升。
可以發現優秀教師在促進大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教
師的教學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成長、創造其完美人生的過程。人文素質培養要求挖掘各個學科教學中的人文因素,特別要充分利用好文科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內容中的欣賞性功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感悟,能領略到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極大提高人文素質水平的目的。
在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增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實效性才是關鍵。因此,在方式方法上要避免說教式、注入式等形式化傾向,還人文學科本身的魅力。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和內容,諸如舉辦人文知識的係列講座、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知識競賽、開展閱讀與人文教育有關的書籍活動、外出參觀人文景觀等。通過開展人文教育係列的實踐活動,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並積累人文知識,既增強了人文意識,又提高了人文素養。
人文素質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如何製定出適合學校和學院人文素質教育體係和創新人才培養機製的舉措,如何利用已有優勢,提出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改革思路才是當務之急。在高校建立人文素質教育基地無疑是一個很好的答案,當然這還是一個不十分成熟的想法,今後的具體實施方法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謝安邦.高等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2版,211~212
[2]包涵.包涵心語[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195~196
[3]郝曉敏.試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106~107
[4]李岩.論高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年第22期,237
[5]葉磊.略論加強高等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J].中醫藥管理雜誌,2006年第8期,33~34
[6]張劍英,馬國慶.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生價值觀的構建[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69~70
[7]向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J].文史博覽,2006年第3期,56~57
[8]鄧倩.人文素質教育觀下的高校課程改革初探[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版),2005年11期,10~11
[9]楊叔子.身需彩鳳雙飛翼——談高校加強文化素質培養問題[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