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論大眾傳媒與大學校園文化的和諧互動關係(1)(3 / 3)

但,無論大眾傳媒對大學生及大學校園文化所帶來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都有助於大學生培養思辯能力,更好地利用大眾傳媒這一社會公器來提高自身素質。誠然,我們也看到了媒介負麵影響的深廣性,這更加要求媒體輿論加強自控能力,同時也要求高校及大學生對自己提高要求,利用大眾傳媒的積極因素,盡量減少消極效果。

2.媒體如何調整生產出適合大學生的文化產品

在媒體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媒體節目越來越凸現出鮮明的受眾針對性。“贏得了受眾,就贏得了市場,就贏得了效益。”成了眾多媒體的座右銘。滿足某些特殊群體的媒體信息需求是近年很多新聞學研究者、媒體從業人員一直努力不懈的研究方向。

大學生群體是受眾群中較受關注的對象。原因有三:其一,大學生是高知識群體的代表,對媒體節目的期待值也相對較高。其次,隨著近年大學生群體的日漸龐大,高校文化已成為先鋒文化、都市文化、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補充。換言之,多種文化的融合是高校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征,每種文化也都能在高校文化中找到自身的立足點,得以繼續演化發展。此外,大學畢業生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媒體產品的製作中來,剛離校而走上新聞崗位的從業者,大學校園文化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存在,和大學生之間的一種無形的文化聯係。

綜上所述,媒體如何自我調整,做出適合大學生的文化產品,已成了判斷當今大眾媒體創作水平、文化檔次、創新能力的一個剖口、一個參考因素。

2.1對策一:加強媒介自律與他律

這是眾所周知的老話題,新聞法規等媒介法規的不健全,在媒介的利益得不到應有保障的同時,更使媒介權利的行使缺乏恰當的監督和製約。媒介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尤其是外來資本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容易激發媒介的短期行為,出現虛假信息、內容庸俗、新聞炒作等不良現象。包括媒介從業人員出於個人或小團體放鬆自律,出現急功近利,違背職業道德的行為。媒介受眾的廣泛性使這些不良現象影響了部分分析思辯能力差的受眾群體。部分大學生也不可避免地成為這類群體中的一部分。因此媒介自律勢在必行,這需要靠法律、法規、職業道德來規範,同時具有輿論監督功能的媒介自身也需要接受受眾對自己的監督力度,媒介需要加大對信息的監管,特別是網絡等新興媒體更需要加強管理,為大學生提供健康向上、客觀準確的信息及信息環境,使其在多元化的趨勢中得到各類主流媒體的正麵教育及引導。

2.2對策二:應了解大學生群體的節目需求

大學生具有自身特有的媒體節目口味。從媒體產品的分類來說,大學生由於接受了係統的教育,審美視野較廣,新聞類報道、體育類節目、娛樂類節目均有涉獵。在杭某高校的一份電視節目受眾調查中,大學生對各類娛樂節目(包括體育節目)的喜好度達到了82.6%,對新聞報道類的喜好度則有60.3%。而農業服務性節目、戲曲節目的收視群體較窄,同樣反映了當前大學生在節目選擇上的喜好。

一方麵,大學生一直追逐著媒體節目發展的最新動態,國外新穎的娛樂類、新聞類節目形式都有涉獵;另一方麵,大學生對於大眾媒體的關注還表現為強烈的參與感。近年來,與大學生群體有關的互動媒體節目層出不窮,央視推出的“挑戰主持人”、“開心辭典”等欄目,都集知識性和專業性為一體,和大學生的關係密切。

這些都說明,媒體對於大學生群體的重視不應隻停留在表麵上,更應該從文化、技術等角度認真思考節目的創新,生產製作出真正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