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眾傳媒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裏,大眾媒介的影響有超過與家庭、學校和同齡群體對大學生的影響的趨勢,它是影響大學生思想、行為方式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們來看傳媒對大學生行為方式的影響,以娛樂為例。從“超級女聲”到“快樂男聲”,從每年成千上萬集的電視劇,數不清的影視明星和歌星,數以百萬計發行的暢銷小說、紀實文學和流行音樂光盤,到各種國內外的電影娛樂大片以及每天廣播電視中的各類文化專題活動,尤其是各種文化生活類報刊上鋪天蓋地的文化娛樂新聞,對追求新鮮時尚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迷戀、簇擁的對象。尤其是港台的影視作品,對他們的語言、衣著都有著狂熱的模範,例如,《大話西遊》裏的台詞被無數大學生“頂禮膜拜”、奉為經典,校刊文章的標題用它,活動橫幅也會用它,更別說搞話劇戲劇了。日劇韓劇的旋風使得校園馬上刮起了“寒(韓)流”,在大學校園散步,幾個紅頭發的小子會冷不丁地從你身邊竄過,滿身的銀飾會讓你晃眼,能裝下兩個你的寬大運動服更是讓你瞠目結舌。“哈”一族的大量出現。“哈”源於台灣省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語,意指“非常、近乎於瘋狂的程度”。哈日族、哈韓族是指崇尚、追逐、模仿日韓時尚,連穿著、打扮習慣,甚至思想行為都模範他人。而“哈狗族”則以音樂的表現形式,用粗俗饒舌歌的說教表達對社會的不滿,對道德的逆反。這些不良風氣在部分低年級的大學生中悄然蔓延,有些學生還買“哈狗族”的光碟,學唱歌謠。
其實追趕潮流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但大眾傳媒中的一些文化尤其是娛樂影視帶有明顯的工業流程性質,內容模式化或標準化,批量生產,大規模仿製,有較強的商品性質,消解了一些文化中本特有的人文價值。往往單純而又有追求刺激的大學生會成為這種文化在公眾中的影響“典範”,在其中得到了感覺的刺激,一時的夢想、交流的機會、逃避的精神場所,但卻缺乏了一些智慧、理性與人格的提升。大眾傳媒在傳播文化時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現今的娛樂新聞日漸演變為“星聞”大戰,“名人”花邊新聞大戰,傳統的文化氛圍日趨淡化,校園裏的明星崇拜、偶像崇拜正是與媒體興風作浪不無關係。但是,同樣是追星,前幾年在大學校園興起的“霍金熱”也是媒體熱炒的結果,且不說究竟有幾名大學生讀懂了《時間簡史》,崇尚科學蔚然成風總比追港台明星來的似乎更為積極一點。
就思維方式來說,作為權威信息機構的大眾傳播媒介,以其強大的無孔不入的宣傳,為大學生提供了認識價值觀和行為規則的信息環境。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者曾做過一項題為《大的美國價值觀試驗》的著名研究。研究者在美國兩個相似的城市播放不同的關於美國價值的電視節目,一段時間後的調查發現,這兩個城市居民對價值觀的排序是不一樣的。傳媒的這種巨大滲透作用往往是大學生青年所無法回避的。以互聯網為例,不可否認網絡媒體具有便捷、快速、信息量大等優勢,但其負麵影響也無庸質疑地存在:(1)網絡語言在網絡以外的濫用,帶來對中文傳統語言文字規範的挑戰。不少大學老師都反映大學生對網絡小說的偏愛影響到了大學中文課的教學,傳統文學麵臨強烈的衝擊。(2)無限製地使用互聯網可能使一些大學生荒廢學業。(3)大學生掌握新知識的好勝及價值取向不堅定等使大學生網絡犯罪行為有不斷增長的趨勢。(4)戀愛觀和擇友關也在改變,在網絡上聊了幾句就見麵甚至馬上墜入情網,“快餐戀愛”成了大學生見怪不怪的平常事。(5)網絡道德法規的不健全也影響了大學生的性觀念,同居現象開始出現並且呈愈演愈烈形式,在調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並不反對婚前性行為,開放程度令人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