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生肖民俗文化(1 / 2)

何為十二生肖?

生肖即屬相,代表一個人出生的年份。古人把地支與某些動物相配,組成十二生肖,依次形成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每年都以一種動物為代表,作為這一年出生的人的生肖,依此類推。生肖的使用約在夏商時期,到了南北朝時期有了明確的排列順序。

你知道十二生肖是怎麼來的嗎?

關於十二生肖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傳說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裏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中東傳入我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認為生肖是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製定的,其傳入中國的時間,是在張騫通西域之時。而十二生肖的記載以《詩經》為最早,這一記載證明了十二生肖在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就已存在,因此可以證明生肖是產生於我國的古老文化,而非從外國傳入的。因此,有人主張,十二生肖是華夏民族獨自創造的。

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天下動物很多,可是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呢?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鬆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醜,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醜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齧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酉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含金雞之精,故酉屬雞。戌時,狗守家門,故戌屬狗。亥時,豬正飲食,故亥屬豬。”

另一種說法是,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

十二生肖之中為什麼沒有貓?

分析十二生肖所用的代表性動物,家養的牲畜“馬牛羊雞犬豬”,六畜興旺,全部上榜;龍是吉祥之獸,蛇為“小龍”,從龍之後;野生的猛獸有老虎,柔弱而機靈者為猴與免,都有代表性;德行不佳如鼠類,居然也高居榜首。那麼,十二生肖中,為什麼沒有人們所熟悉的貓呢?

自古以來,人們對十二生肖中沒有貓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解釋是:史前時期,貓在我國數量極少。目前見到的最早的貓捕鼠圖,是在東漢古石墓中發現的。直到唐代養貓才較普及。而此時十二生肖卻早已形成,所列入的動物都是那些最常見的,與人們生活最密切的,因此,貓沒有被列入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種是以“同屬”的道理來解釋的:貓與虎同屬,民間傳說貓是虎的舅舅,俗話說“照貓畫虎”,因此列入虎就可以代替貓了。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以鼠為首?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單把鼠放在首位呢?宋代學者洪巽寫了一部叫《暘穀漫錄》的書,認為動物的形體決定了它們的次序。古人認為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子、寅、辰、午、申、戌俱陽(陽性地支),所以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鼠、虎、龍、猴、狗都是五個腳趾,而馬也是單蹄,均是奇數;醜、卯,巳、末,酉、亥俱陰(陰性地支),故取相屬之偶數為名,牛、羊、雞、豬皆四個爪,兔兩個爪,蛇兩個舌,均是偶數。也就是說,生肖是根據這些動物足趾的奇偶數排列入選的。老鼠前足四趾,後足五趾,體態奇、偶皆具,頗為特殊,故排在第一位。鼠後依次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龍(五趾)、蛇(無趾舌偶)、馬(單蹄)、羊(四趾)、猴(五趾)、雞(四趾)、狗(五趾)、豬(四趾)。

十二生肖成語、諺語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