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泛愛眾:關愛他人,就是愛己(2)(2 / 3)

在職場交往中,自己對待別人的態度往往決定著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就如同你站在鏡子麵前,你怎麼樣,鏡子裏的人也會怎麼樣。因此,要想獲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須尊重別人。

學會尊重每一個人,無論一個人的身份和工作多麼卑微,我們都應尊重他,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良好品質。尊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且尊重別人就是在尊重自己。

工作中,要尊重上司。作為下屬你要多理解上司,了解他的性格,盡量使自己適應他的工作風格。同時,上司也會有自己的難處,因此要學會體諒。假如他的某些決定對你多少有些不公平,請先想一想,可能站在上司的位置,他隻有這麼做,才是最好的方案,因為他必須從全局考慮,不會也不可能隻考慮其中某一兩個員工。

工作中還要尊重同事。同事是工作中的夥伴、朋友和搭檔,與同事的關係處理不當,不僅會影響你的工作態度,還會讓你的工作變得沒有效率,甚至會讓你厭惡工作。要以寬厚的心態對待同事,不對他們點滴的不足沒完沒了地糾纏,每個人都有缺點,應予以體諒和尊重。

工作中也要尊重客戶。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更何況“客戶是上帝”,我們需要聆聽客戶抱怨,甚至有時候還要扮演“出氣筒”的角色。其實,與其說是抱怨,實際上客戶許多時候是想傾訴,找一位聽眾。人都是形形色色的,如果你能容忍客戶與你看法相左的觀點,客戶就會覺得他們得到了尊重。越是能容納別人的觀點,就越能表明自己看重他們。

總之,職場之中,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隻有尊重才能換來尊重,尊重他人才能夠讓自己的工作更加順風順水。

5.換位思考,體諒他人

【原典】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釋義】別人正在忙碌的時候,不要用事情去打攪;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換位思考和體諒他人,是職場法寶

如果你正忙著自己的工作,同事這時候來找你幫他忙去做別的事情,你是否會覺得有些為難?如果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同事來找你聊東扯西,你是否會覺得心情更加煩躁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別人正在忙碌或者心情不好的時候,盡量不要去打擾。這裏的“忙碌”除了是真正意義上的一看就能看出來的忙碌之外,還包括隱性的,一眼看不出來的,這就需要一定的觀察力了;同時,“忙碌”的意思,還可以理解為對方在忙自己的事情,即使這“事情”對於你來說可能算是休息或者休閑之類。例如《宋史·楊時傳》裏就記載,楊時和另一個同學去拜見大儒程頤,當時程頤正好在家中小睡,這時候楊時他們就不敢打擾了,在門外等著老師醒來。程頤發覺楊時他倆時,雪已經下了有一尺深了。這個著名的“程門立雪”的故事,可以算是對於“忙碌”的一種解釋。當別人忙的時候,即使內容是休閑,最好也不要打擾。假如你的同事正在忙著打籃球,你過去打擾也是不合適的。

總之,不能光想著自己,經常換位思考,學會體諒他人,是非常重要的。在職場之中,當然也是如此。

把愛惠及別人,則天下充滿了愛。把愛己推及別人,就成了美德。可以說,能做到“仁”與“愛”是一個人非常重要的品格,漢朝大儒董仲舒在《仁義法》中這樣論仁義:“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意思是講仁德,就要懂得愛他人;講正義,就要從嚴格要求自己做起。而不仁義的人,卻隻愛自己,隻知苛刻他人。

古訓《增廣賢文》說,以“責人之心責己,愛己之心愛人”,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乃是人類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要以愛己之心來對待周圍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別人的感受,以自己的處境去想象別人的處境。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印度偉人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他的一隻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開動,速度雖然不是很快,但是印度的火車上人是很多的,因此想要下去撿鞋子是不可能的。於是甘地急急地把還穿在腳上的另一隻鞋子也脫了下來,然後把它扔了下去,這第二隻鞋子最後落地的時候,離第一隻不是太遠。同行的人見到這個情景,有些不解,於是問甘地。甘地說:“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鐵軌旁的窮人們別管是誰撿到我的鞋子,他能得到一雙而不是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