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榮譽可以是一個級榮譽了——中國統治階級的傳統理論來就是“禮法孝義”,這個孝字那是看得極重,從“朝以孝治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於是當場的所有軍官都受到了一場心靈震撼,很多血氣方剛的軍官當場就熱淚盈眶,萬分羨慕靈堂裏的陣亡者,而其他實際點的軍官則也被這個豐厚的社會待遇所吸引——如果他的父母能享受這個待遇的話,那麼即使他陣亡了,他本人在家鄉也算是美名遠揚雖死猶生,和這個高級榮譽比起來,那些所謂的“貞節牌坊”簡直象地攤上的三流垃圾了。
隨後這些軍官們就在武學內學習一整套的軍事紀律——這個東西雖然不太新鮮,但在軍官在充滿歸屬感之後依然學習得非常認真,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關於“對大帥不忠、背叛投降、抗命、戰場逃跑”等罪行的附加懲罰,許多人當時都被嚇得心中亂跳。本來觸犯這種軍法當然是殺頭,軍官們也不奇怪,但這回的附加懲罰卻苛酷到了極至,觸犯這些罪名的軍官家屬也將受到株連嚴懲,其中包括剝奪軍屬權利、從宗族祠堂中家庭除名、沒收所有財產和流放遼東等等——林風再這件事情上可也算是未雨綢繆,三次大征兵他都盡量選擇有家屬的青壯,為了保證官兵的忠誠他寧願背負其眷屬的大包袱,在他看來,軍隊的忠誠和戰鬥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東西與這個比起來都微不足道。
完成第二個步驟之後,這些腦袋被洗刷過一遍的軍官們又開始學習如何對普通士兵進行洗腦——這個工作終端可以是最簡單也是最實際的程序,這個時候指導理論中的所謂的“忠孝仁義”或者“民族大義”分量很少,其核心內容主要圍繞在“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方麵。林風的這些學生們把這個理論進行了巧妙的分解,把軍功、軍餉、家屬待遇計算出一個等級收益,解釋了最容易讓農民得到土地的方法:那就是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勇敢作戰,這樣的話大漢朝廷就會非常優厚的為士兵的家庭分配最好的土地。
當然這裏麵自然還有晉升軍官方麵的誘惑,根據漢軍的等級製度,士兵和軍官的待遇可以是涇渭分明,雖然林風很有限了承認了士官製度——新兵的軍餉要少於老兵、經過戰爭的老兵待遇要高於未打過仗的老兵,而在戰場上老兵還有權對新兵號施令,但這些和軍官所享受到的優厚條件自然還是比都沒得比,所以這裏還不少晉升條款來誘惑想吃軍隊飯的軍人。
雖然這樣對軍隊進行政治教育的方法部分違反了《孫子兵法》中的“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等愚兵古訓,但這回卻得到了漢軍幾大巨頭的高度讚揚——這個東西不複雜,這些政治家沒理由看不出這麼做的巨大收益,所以為了推行這場軍製改革軍方和政府都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馬莊武學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劃時代改革的時候,大周王朝的使者終於穿過清占區到達德州前線。從使者團的人選上就可以看出,大周王朝對於此次出使可以是極為重視,其中使者團的正使正是有“張良”美稱的江南才子汪士榮,這個人在長江以南廣有才名,少年時就有“機智多變、腹有奇謀”的風評,在上一次煽動馬鷂子***叛清造反的活動中就曾為吳三桂皇帝陛下立下大功,此役後,他臨機處斷的才能得到了許多重臣的認可,不過大周丞相、駙馬夏國相大人卻因為忌憚的關係,屢次在皇帝麵前淡化汪士榮的功勞,稱此事為“事緣機巧”而不表其功,所以在大周開朝立國之後,他未能得到相應的封賞,但所謂名聲在外,這次大周群臣在考慮這個危險而重要的任務的時候,還是同時向皇帝陛下推薦了他。
事實上這個決定也相當正確,在進入清占區之後,這位正使大人不顧副使以及隨行軍官的強烈反對,強行將使者團化整為零,改容易妝潛行前進,在隨後的路上更是膽大妄為,竟然膽敢孤身穿越清軍占領下的城市,時而收買向導,時而賄賂清軍,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最後終於讓這次危險的旅程有驚無險的平安完成。
第一個領教他謀略的是德州前線的孫思克將軍——當使者團按照汪士榮的計劃在約定的地點集結之後,這支不大不的隊伍居然換上了大周的軍服,在德州防線旁邊公然打出“大周欽使”的旗幟,同時鼓號齊鳴,牛皮轟轟的大搖大擺,蓄意挑釁不遠處的清軍,而在清軍忍不住派出騎兵追殺之後又迅朝漢軍陣線逃跑,差點讓沉寂許久的清、漢兩軍防線爆大戰。
孫思克久為大將,雖然不是什麼很懂政治,但這樣的把戲倒也瞞不過他,對方這樣做無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向清軍方麵傳遞“漢軍和大周勾結”的訊息,一方麵也是偵察試探漢軍方麵的軍備、戰力以及雙方在前線的軍事現狀。雖然知道被這個混蛋耍了一把,但孫思克倒也不敢難為他,這個使者團的外交級別相當之高,遠遠出了孫思克的權力範圍之外。
所以,他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讓這票混蛋好吃好喝,然後派出八百裏快馬向北京方麵報告。
#######################
推薦月影傳的《亂世狂賊》,起點原老牌一線寫手17k新作。
.17k.?ehd=abu≈bkId=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