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根本上的危險,那目前倒也還有一個,其實這也是現在困擾李光地的第二個難題。這件事情說起來責任也還在林風身上,當初他答應顧炎武的求助,開放部分邊境關口挑選青壯入境之後,這些人聚集在邊境的幾個州府鬧事,實際上林風的這個命令的確是非常之混蛋,人家上有老下有小,千裏迢迢來到漢軍領地找飯吃,本來就夠淒慘了,而好不容易得到漢軍允許入境之後,卻不得不接受拋家棄子的折磨,這裏麵不少答應條件的人當時也是實在是餓得狠了,為了不餓死硬著頭皮丟下老小進入邊境,當喝過幾碗稀飯之後便立即反悔,要求大漢官府衙門放他們的爹娘子女進來,如果官府不答應那大夥兒就一起魚死網破。
這個事情現在已經很有點火藥味了,要知道根據中國人的理念,放棄孝道那是非常非常嚴重的罪行,比盜竊搶劫強奸賣淫更受輿論譴責,現在林風又感到了拍腦袋的痛苦,實際上這個政策也確實是他一時之間心血來潮的產物--想象中確實非常完美,丟掉了包袱,獲得一批廉價勞動力,而且也在政府財政允許的範圍之內,比買奴隸還便宜啊,可惜這個世界上並非隻有他漢王一個人有腦袋,大夥都是有血有肉有親人,現在一緩過氣來就跟他來了這麼一手。
譴責這些人不守信用是毫無意義的,在此次事件中,理虧的當然是漢政府這一方,雖然說賑濟流民是善舉,但要人家放棄爹娘兒女那也實在是太過分了,簡直在道義上找不到任何落腳的地方。這兩個月以來,陸陸續續進入漢軍領地的青壯已經超過了六十萬人,順著官道一字排開,最前麵的已經過了錦州,而其中大部分人都還聚集在邊境的順德府、正定府的幾個邊境州縣,如果一旦出了什麼亂子那可就是真的是太可怕了。
眼下的形勢基本上還在漢政府控製之內,當初這個矛盾終於暴露並且日益尖銳之後,順德、正定的兩個知府立即行文京師求援,而總參謀部雖然猝不及防,但也明白事情嚴重,所以迅速作出了反應,防區內的漢軍步兵第四軍孫思克部全軍出動前往彈壓威懾,大同的步兵第五軍趙良棟部也緊急抽調了一千多騎兵增援,除此之外,總參謀部的苦心經營的二線軍事組織在此次事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由於臨近河南的關係,這個地區的地主們全都被楊起隆的農民大起義嚇破了膽,再加上前不久保定白洋澱發生的農民暴動威脅,各個都感到非常有必要采取一些防範措施,所以當官方要求組織民團時無不踴躍參與,不少眼光遠大的地主在無法把子侄送進正規軍的情況下,在民團上嗅到了味道,紛紛送子參與民團建設,所以盡管基層軍事建設僅僅隻進行了半年,但在得到各地的地方勢力的大力支持後,也取得了巨大成效。
這個成果表現在邊境州府琳琳遍布的碉堡和防禦工事上,周培公整訓民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人馬大修碉堡,各地邊境州縣的民團在漢軍正規軍官的指揮下,按照“村村聯防、戶戶聯保”的方針下,按照漢政府的邊境線劃了一條長長的弧線,這個扇麵防禦陣形以河南的農民軍和山東清軍為假想敵,將原劉栳泗第三軍和孫思克第四軍的固定軍營要塞化,然後整理道路以及軍事驛站,保證“一方有警、八方支援”,初步形成了一整套的防禦體係。
現在這些“鬧事”的流民就被阻止在這些碉堡群之內,實際上當事態剛剛激化的時候,各地的民團團丁就在家鄉父老的要求下進入了碉堡,部分州縣的因為情況嚴重,掌握民團的漢軍軍官還打開了武庫取出兵器武裝部隊,這批組織起來的民團雖然比較分散,但總兵力也超過了十五萬人,現在雙方就在窄小的區域內互相對峙。
聽完李光地的緊急報告之後,林風立即派遣使者命令邊境守軍關閉關卡,停止流民入境,另命趙應奎上校率兩千近衛騎兵緊急增援。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容不得他有什麼選擇的餘地,賑濟計劃已經完全破產了,善後的選擇有兩個--第一個辦法就是把這些已經入境的流民驅逐出去,第二個辦法就是與流民妥協,允許他們的妻兒老小進關。
兩相比較取其輕,如果采取前一條辦法就隻能發動戰爭,把流民們鎮壓下去,但這種戰爭無疑是非常無聊的,即算是打勝了、把這幾十萬人都殺光了,漢政府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所以隻能接受他們的條件,與流民妥協。
賑濟計劃隻能到此為此,到了現在,林風也不得不接受現實,根據目前漢政府的財政狀況,邊境上的那幾百萬人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全部養活的,而即使要賑濟已經進入境內的那百多萬人,就已經是漢軍政府的極限了。
亂世之人不如狗,如今天下交兵,赤地千裏,數百萬生靈的生死存亡,就憑天發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