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3 / 3)

部隊急膨脹的後果就是戰鬥力的直線下降,現在漢軍勉強能夠拉出去打一仗的部隊大概就隻有趙廣元的那支騎兵和中軍的少數火槍部隊,其他的部隊在大整編之後基本上重新淪為了烏合之眾,幸好現在還有一段緩衝的時間,可以讓部隊加緊訓練。林風現在對部隊的訓練工作倒是很有信心,因為自從上次整訓京城入伍的那一萬新兵之後,在瑞克上尉嘔心瀝血的教導下,現在漢軍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富有訓練經驗的基層軍官,這些人訓練起新兵蛋子來很有些手腕,許多人都有獨特的工作方式,效率非常之高。這一部分軍官裏麵有原來的遼東老兵也有在臨濟縣入伍的福建挑夫,還有一部分因為訓練出色被提拔起來的北京籍軍官,在被分配了土地之後這些人的工作熱情極為高漲,許多遼東人和福建人已經有組織的派出了接家眷的隊伍,作為林風老家底中的老家底,他們早已準備鐵了心的跟著林風幹。

雖然林風來自後世,也上過大學,但就軍事學這一塊來他基本上可以算是文盲。十七世紀的軍隊已經相當複雜,林風自掉入這個時代之後花了很大功夫才初步摸清楚當代軍隊的真實情況。

這裏不容回避的就是關於那支火槍部隊的諸多缺陷,實際上對於這支新式軍隊,大部分軍官包括周培公和施琅在內普遍的不大看好,甚至就是瑞克上尉也不是很有信心,究其原因到底還是武器的質量問題。北京武庫繳獲的那些火器原本是康熙為籌建京師正黃旗火器營而準備的,老實這位皇帝的眼光不算高明,這些火器絕大部分都是火繩槍,相對於同時代的歐洲兵器來差了幾個台階。

火繩槍在中國也很有曆史了,當年倭寇侵犯海疆的時代就曾為明朝軍隊大規模裝備過,戚繼光的《練兵紀要》裏就曾提到過這種兵器,這位抗倭名將對它評價不高,論斷為“雞肋”,總的意思就是很有展潛力但戰場價值不大,就戰果來看有時候還不如弓箭。這種武器展到現在,曆經曆代能工巧匠的精心改進,雖然現在無論就射擊度和射程威力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總體上來看好像還有所欠缺,到目前為止,軍中有經驗的軍官大部分認為它最大優點就是容易培養射手——與弓箭兵動不動幾年的訓練培養相比,火槍兵的訓練周期要短得多。

林風當初也曾想過解決這個問題,他的想法就是向西方國家采購燧槍,不過在和瑞克商議的時候卻被澆了一頭冷水,原來在這個時代買賣軍火要比想像中的難得多,燧槍到目前為止還算是一種非常先進的武器,歐洲各個國家對它的控製相當嚴格,現在在東亞以及東南亞活動的一些歐洲商人絕大部分沒有這個供貨能力,而有供應能力的幾個大公司則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也不是隨隨便便什麼人想買就能買得到的。依靠那些航海家的走私也是絕無可能,若是隻弄個百八十支成立護衛隊恐怕還有辦法可想,但林風這邊是成千上萬的軍隊換裝,那就任誰也沒有辦法了。

在這樣無奈的情況下,林風不得不加重火槍部隊的負擔,除了例行的隊列以及射擊訓練之外,每個火槍兵被配了一柄細長的腰刀,白刃格鬥以及肉搏訓練也成為了日常功課,在沒有大規模換裝之前,這支部隊恐怕還不能完全勝任“火槍兵”這個角色。這的確是非常痛苦,明明擁有先進的軍事理念,卻因為硬件方麵跟不上不得不原地踏步,幸好漢軍的敵人,那些八旗兵和綠營極不重視火器部隊,所以這支火槍軍也不是沒有任何優勢,雖然遇到騎兵可能會很吃力,但和步兵對抗時肯定會占一些便宜。

日子一一過去,就在漢軍上上下下埋頭於大練兵運動的時候,清庭的北方數省也沒有閑著,由於失去了中央政權的統一製約,南方的三個王爺又各行其是對這邊指手畫腳,整個黃河以北的行政體係顯得非常混亂,當官吏監察體係也陷入迷茫後,地方官們的貪汙瀆職行為大大加重,不過各省在這個時候在軍事上還是保持了一致,全部都在瘋狂的擴充軍隊以圖自保,攤糧派餉的籌款任務被一級一級層層加碼的分派下來,落到老百姓身上時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恐怖的文數字。

從多爾袞順治幾朝的曆史來看,清朝立國以後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展計劃,相反在康熙親政之前清庭的一直執行著破壞性的經濟掠奪政策,這其中的代表性傑作就是八旗圈地運動以及強迫農民成為包衣奴才的活動,這個國策展到後來,在輔政大臣螯拜手上時簡直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以至於整個中原地區都被整得奄奄一息,雖然康熙親政之後大力扭轉整頓,但因為時間過短的關係收效甚微,到底得到利益的都是朝廷統治根本的八旗貴族,即使康熙再怎麼雄才大略也不可能一炮轟死自己的族人,然而未等他重振經濟,三藩叛亂一聲炮響,所有的民生計劃不得不放慢度,北方的百姓又必須負擔著鎮壓叛亂的軍費,在長時間的支撐戰爭之後,到了現在北方的經濟早已瀕臨崩潰,大批農民破產淪為流民,河南、山西、安徽等省份大片地區出現了整個村莊被廢棄、全部百姓棄家逃荒的情況,然而此時清庭的各省地方督撫衙門又瘋狂的攤派新的軍費,更是給水深火熱中的百姓雪上加霜。

沒有任何懸念。在楊起隆的四郎會暗中策劃下,河南省的商丘地區和新鄉地區先爆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由於有四郎會在背後精心策劃,保密和組織工作做得極好,所以這次起義無論就規模還是範圍都大大出了地方官員的想像,商丘地區一夜之間集結了四十多萬饑民,一晝夜後便與商丘城內的內應裏外夾擊,攻占了府城,而與此同時,新鄉也彙集了三十多萬義軍,攻破了幾個縣城。

仿佛一根導火索點燃了整個炸藥包,當大起義的消息風傳大江南北的時候,山西、直隸、安徽、陝西等省的饑民紛紛響應,相繼爆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軍高呼“驅除韃虜、還我田土”等口號,朝清庭的地方衙門動了猛烈的進攻。

一時之間,山河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