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臆想中這個問題似乎不算很為難,在林風那個時代的無數革命前輩早已作出了光輝榜樣,經過若幹學術家的整理之後,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鏈條。
先軍隊的成員必須為勞苦大眾為主體,然後領導者對這些士兵進行深入淺出的思想教育,同時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讓所有的軍隊成員享受一定的物質成果,最後就是各種各樣的引導啟,比如控訴地主老財、憶苦思甜等等實用價值極高的節目,其間宣傳機構必須一直保持高強度的運轉,穿插在各種環節之中。
如果這樣幹下來的話,那麼軍隊的凝聚力基本上就會達到一個恒古未有的高度。據林風所知,當年確實有幾支軍隊成功的被塑造成這個樣子,除了戰鬥力極為堅韌之外,軍紀也好得離譜,從後世的無數例子來看,軍人們對紀律認識已經達到了人體本能的程度,很多人寧願死亡也不願意侵占老百姓一針一線,如果就軍隊模式來比較的話,嶽家軍和他們比起來幾乎就可以算是土匪了。
不過林風卻現自己好像沒這個本事,先思想教育就搞不過來,他沒那麼大本事創造一個先進的思想體係,若是在十七世紀一味借鑒**恐怕別人都會把他當成瘋子,所以根本沒辦法動廣大的人民群眾,其次重新分配也不現實,就不自己內部的反對,就憑把地主推到清軍那一邊去這一條就萬萬幹不得,林風想來想去,最後還是決定放地標準算了,到底清軍也不比日本鬼子和國民黨反動派,戰鬥力還沒那麼強悍。
在林風的命令下,京畿地區原本屬於皇室和八旗貴族的各種莊子全部無條件沒收,經過一番測量計算,這些土地按照產量被切割成若幹個部分,這個時候原來跟隨林風的老兵以及軍官手頭的地契終於變成了實實在在的土地,林風兌現了當初了諾言,讓他們都成為了地主。
在這個利益分配過程中新加入漢軍的士兵也得到了一些甜頭,漢軍軍屬家庭再次無償得到了相當可觀的政府補助,在林風的強力要求下,李光地領導下的軍政府表現得非常之人性化,除了糧食和銀子之外,各種因為清軍封鎖的物資比如油鹽醬醋之類也進入了軍屬的廚房,此外各種專門針對軍人的各種服務機構包括軍妓院也建立起來,同時在漢軍控製的地區內各種商店包括藥店、看病的郎中也接到了政府命令,軍人以及軍人家屬買東西看病必須半價優惠,若是哪個奸商膽敢違抗命令那就全家砍頭。
老實林風對這些士兵的許諾也相當誘人,當著所有軍官和士兵的麵他宣布以後打下新的地盤之後,那些被八旗圈占的土地將無條件分配給軍人,誰的表現好、誰立的戰功多那所得的土地就更多,以後軍功的獎賞除了銀子之外就是實實在在的地契——這個許諾在老兵的前例麵前顯得非常可信。
這些士兵絕大部分都是窮人,在這個時代這些人對於土地的渴望已經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所以當第一批土地分配計劃完成之後許多士兵也準備鐵心跟著幹了,亂世之人不如狗,反正賤命一條無所謂了,現在有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不可能不抓住。
宣傳工作隊也開始正式納入軍隊編製,林風在思想工作方麵打出的是民族主義招牌。這段時間由於漢軍嚴厲的執行蓄令,控製區內所有人都剪了辮子,宣傳隊努力使所有的士兵都明白這麼一條道理,如果將來戰敗的話那清軍就會把所有剪辮子的人全部屠殺,而且同時舉出了當年江南反抗者的活例子,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士兵的漸漸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原本許多純粹抱著當兵吃糧態度的人在初步的恐懼之後也漸漸同仇敵愾,既然已經上了賊船那就幹脆一條路走到黑算了,何況漢軍開出了條件也著實誘人,而且平時的軍餉也是清軍綠營的兩倍有多,一月下來可以讓一個家庭過得很不錯,士兵們簡單計算了一下,覺得即使去拚命也不算虧本。
在一係列擁軍愛軍的行政措施下,軍人的地位一下子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士兵的情緒也變得高漲起來,戰鬥力提高得很快,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之後,在北京征召的那一萬新兵現在基本上已經初步形成了戰鬥力,前些時候在進攻北京附近的縣城中表現得很不錯,至少行軍隊列以及火炮射擊也還象個軍隊的樣子了,許多伶俐點的家夥因為對火槍以及火炮領悟得比較快而被提拔為軍官,與老兵一起瓜分了滿人的土地。
為了以一個嶄新的形象出現在老百姓麵前,林風親自設計了新式的軍服,到底漢軍已經和清庭徹底決裂,要是再穿那種長長擺擺的傳統軍裝就很不合政治需求。在這個方麵林風顯得相當固執,當京城最有名的裁縫把那套充滿中山裝風味的服飾做出來時,大部分將領都表示很難接受,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領袖的權威必須得到尊重,平時和藹可親的林風這回簡直象個魔王,除了在會議上拍桌子的瘋狂咆哮之外,他還采取了威逼利誘的分化計謀,在強大的壓力下楊海生和劉老四最先妥協,穿上了那種怪模怪樣的軍服,不多久全軍就換上了這種新軍裝。
出於新兵整編的需要,林風也適時提出了全新的軍事編製,在領教過林風的脾氣之後,這次將軍們表現得非常合作,整個整編計劃非常順利。整編的時候林風花大力氣對士兵進行了鱗選,那些在京城入伍的有黑社會背景的家夥在這次大整編中被踢出了軍隊,一部分人被安排到李光地的軍政府中幹治安工作,另一部分有些本事的則直接進入陳夢雷領導下的秘密警察隊伍,當然這種安排是以獎賞和提拔的名義進行的,所以這些人對此也相當滿意,因為相對於士兵來,這些崗位既輕鬆又有油水,所有人都因此對林風感恩戴德。
在新的編製中,林風在班、排、連級單位照抄現代製度,但基本的作戰單位卻被定格在營這一級上。按照四四製的模式,一個營大約有四個連隊五百人左右,四營為一旅,四旅為一軍,這樣編組下來全軍被整編成四個軍又兩個騎兵旅、一個炮兵旅,總兵力約四萬人左右,其中火槍兵一個軍八千人左右,炮兵一旅兩千多人,騎兵兩個旅四千多人,其他則為全副甲胄的冷兵器部隊。
林風在自封漢軍大元帥之後,也大肆封賞旗下的軍官,周培公、趙廣元、王大海、劉老四以及楊海生被任命為軍長,其中趙廣元以軍長的身份統帥著那支四千人左右的騎兵部隊,而周培公所在的那個軍則全部為火槍兵,與炮兵旅長施琅同為林風的直屬中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