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亦易也。
官吏做好事也是很容易的。
身在封建官場,做個好官盡管千難萬難,但隻要有愛民之心,還是可以為百姓做善事的。為善本是官吏的份內之事,他們有權這樣做,盡可以放手為之。問題是封建官吏患得患失,他們生怕因此得罪了上司,給自己帶來禍患。為善不能存有私心,堅信這是為百姓和自己謀福,決斷就不難了。
懲罰惡人的尹翁歸
西漢時,尹翁歸任東海郡太守。尹翁歸治理東海明察秋毫,郡中吏民哪個賢能,哪個無才無德,以及哪個人做壞事觸犯刑法,他都一清二楚。
有人問尹翁歸說:
“大人體察下情,費時費力,又有什麼好處昵?”
尹翁歸告之說:
“一郡的長官,若不知實情,定會為人欺騙,這樣治理就會有失誤。我了解人心的善惡,正是為了避免偏差,如此方能上不負皇恩,下不負百姓。”
尹翁歸對各縣的重大事件都記錄在冊,官吏的過錯他也一一備案。一旦需要決斷,他就打開冊案,認真查對,以免有失。尹翁歸的屬吏見他辦事這樣謹慎小心,他說:
“大人為一郡之守,隻要認為可以就可下決斷了,大人的做法太費事了。”
尹翁歸教訓說:
“省事獨斷,就會產生冤案,這和作惡何異?有善心的人是不會做事馬虎的,做事馬虎對人有很大的傷害啊!你身為屬吏,不知我的心意,豈能隨便亂說呢?”
尹翁歸處理案情都要當眾進行,且允許人自辯,為此常常耗費許多時日。一些官吏不滿尹翁歸的做法,勸他說:
“大人斷案當雷厲風行,明明是罪證確鑿,就不要耽誤時日了。罪犯多是狡猾之徒,他們的自辯是聽不得的。”
尹翁歸神情肅穆地說:
“我之一言,便可決人生死,焉有不慎之理?許多冤案的鑄成,就是草率所致,善良之人是不會這麼幹的。我不想有一件冤案發生,冤案不僅對人不公,也對朝廷不利,你們都要有耐心才對。”
尹翁歸的謹慎,使許多含冤之人無罪開釋,他們感激涕零,送上厚禮表達謝意。尹翁歸一一拒絕,說道:
“上天隻懲罰為惡之人,你們善良忠厚,本不該受難的。我不是在幫你們,隻不過是順應天意而已,你們就不要感謝我了。何況我也不想做個惡人,這樣做也是為了我自己,你們不必客氣。”
東海郯縣大族許仲孫奸猾不法,郡中百姓深受其苦。由於無人敢治許仲孫,人們對官府都心存蔑視。
尹翁歸想懲治許仲孫,他對屬吏說:
“惡人得不到報應。百姓就會棄善從惡。這是最可怕的事了。官府如不能伸張正義,百姓就會揭竿而起。這是善惡之爭,勢不兩立,必須盡早出手。”
屬吏陳情道:
“先前的幾位長官也曾要逮捕許仲孫,隻因他勢力強大和詭詐計謀才逃脫了罪責。許仲孫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弄不好會傷了大人的牙齒,大人可想好了嗎?”
尹翁歸憤慨地說:
“惡人不管如何狡詐,也難逃天懲。我替天行道,還用猶疑嗎?”
尹翁歸親自調查許仲孫的罪行。百姓紛紛揭發,用了不長時間,尹翁歸便掌握了許仲孫的所有罪證。
許仲孫親自登門向尹翁歸求饒,他叩頭見血,哭道:
“大人殺我不難,但大人卻失去了很多好處。為了那些窮苦之輩而懲罰我,大人又有什麼收益呢?”
尹翁歸厲聲說:
“若是貪求好處,我就會受到上天的嚴懲,永世不得安寧。我不想學你為富不仁,你是罪有應得。”
尹翁歸把許仲孫斬首示眾。致使全郡的邪惡之徒恐怖戰栗,不敢再犯法觸禁。百姓揚眉吐氣,把尹翁歸敬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