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吏虧心。
庸俗的官吏是愧對良心的。
為官當為民做主,這是百姓對官員的期盼,也是官員的責任。在封建專製時代,一切都失去了它應有的含義,官吏以作威作福為能,真正為百姓盡責的官吏是少見的,他們被百姓指責和蔑視就是正常的。做官愧對良心,福份就會離之遠去;百姓仇視他們,等待他們的自不是福報。
戴罪立功的李訢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在位時,李訢任儀曹尚書,兼領中秘書,賜爵扶風公。他博學多才,頗有正直之風,因此在朝中得罪了許多人,有人便多次誣陷他,令李訢煩不勝煩。
一次,文成帝當麵責備他,態度十分嚴厲李訢不敢辯白,心中卻是充滿了委屈和慍怒。他的好友尚書李敷安慰他說:
“皇上怪罪,實因你結怨之人太多了,有他們生事,你還會有好日子過嗎?為官者皆為利字,你隻要不去侵犯他們的利益,凡事睜隻眼閉隻眼,他們自然不會難為你了,你這是何苦呢?”
李訢仍不服輸,說道:
“皇上英明,那些小人終不能成事。我自小立誌成為君子,又哪裏會附勢小人,幹些苟且之事呢?”
李訢不肯同流合汙,終被趕出朝中,任相州刺史。他在任上執政清廉,辦事公道,百姓多有讚譽。
李訢政績卓著,皇上便屢屢賞賜他,一些別有用心者不僅恭維他,更以各種借口和名義送給財物。李訢由此驕傲自滿,漸漸開始貪贓納賄起來,他還為此辯解說:
“我以前多受欺淩,被發配在野,想來終是愚頑之錯了。人生在世,何必那麼認真呢?做個君子太難了,索性就隨俗吧。”
李訢的大變,令起初崇敬他的人十分失望。他們罵李訢是偽君子,於是就向朝廷檢舉他的貪贓罪行。尚書李敷自小和李訢感情親密,他在朝中為李訢掩蓋,多次壓下告發李訢的上書而不向皇上稟告,李訢為此感激涕零,送重禮向他答謝。李敷的一位親友就此為他擔憂,勸他說:
“李訢已非昨日之李訢了,今察其行,乃十足小人也。小人嗜利如命,不講道義,你現在全力幫他,不僅不值,而且他日一旦你有事端,他必恩將仇報,到那時就悔之不及了。”
李敷不住搖頭,口說:
“李訢受些錢財,無傷大雅,他的為人我還是了解的。我無私幫他,任何時候他都不會害我啊。”
獻文帝從別處聽聞李訢的罪狀,十分氣憤,他用囚車把李訢押回平城,拷問之下,李訢隻好一一招認,按律當被處死。
獻文帝此時已對李敷十分厭惡,於是授意主管官員讓李訢揭發李敷。主管官員對李訢暗示此乃皇上旨意,且說:
“你本必死無疑,倘若指控李敷,皇上自會念你戴罪立功,免你一死。”
李訢初時不肯,說道:
“李敷待我情深義重,我怎會誣陷他呢?這比殺我都讓我難以接受啊。”
主管官員將此話報知獻文帝,獻文帝聽後卻是一笑說:
“李訢好利貪贓,對這樣的小人以利禦之,焉能有失?他這隻是裝裝君子罷了,他一定會答應的。”
果不出獻文帝所料,李訢第二日就答應全麵揭發李敷。他為了保命立功,所舉“罪證”不惜無中生有,駭人聽聞。李敷很快被殺,李訢死罪得免,不久又被重新啟用,為太倉尚書之職。
李訢賣友求榮,卻仍自充君子,愚弄世人。趙郡人範標為人奸險,趨炎附勢和他交結,李訢卻十分信任他。左將軍李璞對李訢說:
“範標笑臉迎人,滿嘴勢利,這樣的小人反複無常,沒有好處他就會倒戈一擊,你可要當心呐。”
李訢自恃聰明,不屑道:
“範標忠誠於我,我自不會虧待他。縱是他心有邪念,又豈能逃過我的手心?除非他不想活了。”
獻文帝死後,範標知道馮太後痛恨李訢,為了邀功求寵,他於是控告李訢私通外國。李訢大呼冤枉,又指責範標不念恩義,範標出口相譏說:
“你對我的這點恩惠,又怎比得上李敷對你的恩惠大呢?你對他尚且下毒手,我為何對你不能呢?”
李訢啞口無言,於是終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