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陸儼少先生一邊臨山摩水,師化自然,一邊踏雪訪碑,探古尋遺,不避艱辛,來到隴南,在這裏,他即可盡情瞻摩《西狹頌》摩崖,又可就近去觀賞略陽《郙閣頌》與漢中《石門頌》碑刻。1999年5月,也就是在陸先生仙逝6年後的一天,筆者無事亂翻書,無意間驚喜地發現榮寶齋出版社出版的《榮寶齋畫譜》之二十裏,遴選了陸先生到隴南采風時創作的與《西狹》碑刻有關的四幅畫作。包括:《讀碑圖》(之一)、《西狹頌摩崖》、《讀碑圖》(之二)、和《雲棧訪碑圖》。於是欣然命筆寫《陸儼少與》一文,發表在武都《萬象》文藝雜誌1999年第2期,使這已被曆史的雲煙遮擋了39年的人文掌故,重新回到了隴南人民美好的文化記憶裏。
陸儼少,名同祖、又名砥,字儼少,以字行。1909年6月26日生於上海嘉定縣,1927年考入無錫美術專科學校,師從馮超然學畫,結識了吳湖帆後,得觀大量名人佳作,拓寬了眼界,1930年始北遊。抗日戰爭爆發後,舉家入蜀,輾轉於重慶、成都、宜賓、峨嵋等地。1946年2月全家乘木筏順江而下,飽覽了三峽一帶的綺麗風光,次年於無錫舉辦了個人畫展。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79年調浙江美術學院任教授,1980年夏出版了《山水芻議》、《陸儼少畫輯》等,並多次在杭州、北京、日本、香港舉辦畫展,1993年去世。
《讀碑圖》(之一)畫山下臨河小亭裏一男子正陶然賞貼,河中扁舟上一老翁虔心垂釣,河邊古鬆蒼然,微風吹水,葦草舒骨。畫作右上方落款曰:“讀碑圖,庚子大寒,儼少寫。”
《西峽頌摩崖》畫荒山野老,峽穀中河水喘急,雲霧升騰,令人心潮澎湃。峭壁之上一棧道如羽翼舒展,幾欲飛天。畫麵盡情恣肆地展示了《西狹頌》摩崖石刻所處的地理位置,踞高俯視,氣勢恢宏,懾人心魄。把《西狹頌》碑文所言“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溪,隘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墜之害,過者創楚,惴惴其栗。君踐其險,若涉淵冰”之情景表現得淋漓盡致。畫幅右上角落款曰:“此西狹頌摩崖處也。記之。儼少。”並鈐“儼少印”陰刻印章一枚。
《讀碑圖》(之二)構圖簡潔,畫麵疏朗。上部煙波浩淼,意境深遠,畫之下方水陸相接處,古鬆舉傘,茅屋開軒,內一雅士愜逸獨坐,就茶賞貼,畫左上題識:“讀碑畫。予既得西狹頌拓本,□□□□(焦注:此處四字不辯。)為寫訪碑圖,因亦戲作。庚子冬月儼少並記。”此畫藝術風格與《西狹頌摩崖》之寫生相去甚遠,研讀其識,顯然係畫家來隴南後喜獲《西狹頌》摩崖拓本,心曠神怡、洋洋自得時,述發胸臆的寫意之作。
《雲棧訪碑圖》畫素湍綠潭之上又絕壁萬丈,懸崖棧道上,兩墨客麵壁攀談,似在談書說藝,交流心得。畫麵古樸自然,險峻雄奇。右上先題:“雲棧訪碑圖。儼少近行得楊淮表記,□(焦注:此一字不辯。)圖卌(焦注:音xi)□□(焦注:此二字不辯。),屬予題字。庚子冬□□(焦注:此二字不辯。)。”又補題“此表記□(焦注:此一字不辯。)之石門頌騫張翔舉似或勝之。儼又記。”兩題作罷,還覺不足,再補題:“近□(焦注:此一字不辯。)有意於漢碑,此拓維不精,無事諦讀亦足娛情。庚子十二月初四日,燈下書此。儼少。”
《西狹頌》摩崖刻於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位於成縣西天井山下的魚竅峽內。碑高210厘米,寬340厘米;正文20行385字,正文右側刻有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五瑞圖”。為下辨(今成縣)人仇靖所書。自宋代始,《西狹頌》已與《石門頌》、《郙閣頌》成為享譽書界的漢代最著名摩崖碑刻。也難怪,千百年後,我們著名的滬上才子,要千裏迢迢、不畏艱險地來隴南踏尋拜謁、觀摩寫生哩。及至“既得西狹頌拓本”,把自己訪碑得寶後欣喜若狂、興奮與陶醉的心情,以《雲棧訪碑圖》的形式,傾瀉於筆端,那當屬興之所至了!
《讀碑圖》(之一)、《西狹頌摩崖》、《讀碑圖》(之二)、和《雲棧訪碑圖》等四幅作品,是國畫大師陸儼少先生為隴南西狹文化遺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
【《惠安西表》文化】
(《惠安西表》:又名《漢武都太守李君)
(東漢)仇靖
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君,諱翕,字伯都。天姿明敏,敦《詩》悅《禮》,膺祿美厚,繼世郎吏。幼而宿衛,弱冠典城,有阿鄭之化。是以三剖符守,致黃龍、嘉禾、木連、甘露之瑞。
動順經古,先之以博愛,陳之以德義,示之以好惡,不肅而成,不嚴而治。朝中惟靜,威儀抑抑,督郵部職,不出府門,政約令行。強不暴寡,知不詐愚。屬縣趨教,無對會之事;徼外來庭,麵縛二千餘人。年穀屢登,倉庾惟億,百姓有蓄,粟麥五錢。
郡西狹中道,危難阻峻,緣崖俾閣。兩山壁立,隆崇造雲,下有不測之溪。隘笮促迫,財容車騎。進不能濟,息不得駐。數有顛覆霣墜之害,過者創楚,惴惴其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