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中國蓮都,中國好家風”征文選登(2 / 2)

劉老師隻好賠著笑問:“大舅爺,有話您不妨直說,我也好向您討教一下不周之處。”

隻見大舅爺猛地站了起來,問:“這次喜宴是為誰辦的,你知不知道?”劉老師糊塗了,說:“是您外甥啊,怎麼了?”大舅爺一聲冷笑,說:“還問我怎麼了,常言道,爹親有叔,娘親有舅,外甥做十歲,你把我這堂堂大舅爺往二席上撂著,道理何在?”

聽了這話,劉老師暗道不好,怎麼把這茬給忽視了!酒宴的項目不同,主賓的對象各異,按當地傳統,小孩子“做十歲”,酒席上舅爺為大。

到了這般地步,劉老師隻好打圓場:“大舅爺,您看這事兒鬧的,要說都怨我,事兒來得突然,沒工夫跟您商量,您本來是該坐一席,哪想到那位貴客老總會大駕光臨,人家特意前來捧場,叫人家坐一席之下,好說不好聽,對吧?隻能委屈大舅爺了,您不是外人,莫怪莫怪。”這話在理,一般人應該可以原諒,可這位大舅爺不知是酒勁上頭還是怎麼著,不依不饒地賴在大廳上不肯離開,非要討個說法。這會兒還有客人沒走,他這麼一鬧騰,很快就有人圍過來看熱鬧,把劉老師的臉麵都丟盡了。

本來事兒就這麼過去了,一人退一步,萬事大吉,但劉老師越想越不是滋味,大舅爺在酒宴上唱的這出戲,跟砸場子沒多大區別!劉老師越想越氣惱,這口悶氣,一直憋到三個月後,那天接到請柬,大舅爺家要擺酒宴,劉老師暗自一笑,心想:撒氣的機會來了。

這是個什麼機會?原來,大舅爺家大樓落成宴請賓客,這裏頭也有規矩,酒宴上坐一席的,該是搬磚遞瓦出力最多的親戚。要說出力最多,劉老師算一個,還有劉老師的二舅爺、三舅爺,甚至大舅爺的大舅爺、二舅爺、三舅爺……劉老師就想瞧瞧,大舅爺有多大能耐,該怎麼扯這個席!扯席扯不好,肯定會有人見怪,到時候自己等著看笑話,順便說幾句風涼話得了!

大舅爺家的酒宴,正是在剛落成的新屋裏舉辦,接近中午,大廚師傅一聲吆喝:“準備上菜了!”位於院內的幾桌“次客”很快落座,大廳內的幾桌遲遲未動,劉老師也在其中,冷眼旁觀大舅爺。

酒宴前的高潮項目——扯席就要開始了,就在這會兒,有跑堂的幾個幫手抬來幾張圓桌麵,分別放在大廳內的幾張方桌上,變成了一張張大的“圓桌”,這是幹什麼?眾人正愣著,一旁的大舅爺卻無比鎮定,臉上笑吟吟的,朝大廳內的客人們拱拱手,說:“我們把桌子拚在一起,大夥兒擠在一塊兒,喝酒熱鬧些。請各位貴客落座,今兒這席,我就不扯了,嗬嗬。”說罷,他領頭一屁股坐在一個座位上。

若是方桌,棱角分明,位置明白,主桌還是次桌,一席還是二席,一眼便知,但眼下這一張“大圓桌”,無棱無角,難分主次,別說分不出一席、二席,連主客桌也定不了,哪裏還用得著扯席?大家都坦然地依次落座,酒宴正式開始。

劉老師瞪大了眼,大舅爺這人可真夠狡猾,不過,他轉念一想,這事兒也不能說大舅爺什麼,要怨還得怨“扯席”,其實擱哪兒坐著不都一樣,為什麼要大傷腦筋“扯席”呢?

想到此,劉老師做出了一個決定:以後家裏擺酒宴不扯席,這要成為風氣,好好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