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席
鄭小亮
過去,民間婚喪嫁娶之類的酒宴上,很看重席位座次,依次排開的酒桌有主次之分,一桌之上,又有一席二席等席位之別,名堂很多。東家在開宴前安排席位,這叫“扯席”,這既是習俗,也是一種家風。
有個學校老師,姓劉,教學水平一流,在當地很有名望。這天,他家有喜事,兒子過十歲生日,當地稱十歲生日這場喜宴為“做十歲”,一大早,劉老師便開始忙活,準備接待賓客。
劉老師家寬屋大舍,為圖熱鬧,酒宴定在家裏舉辦。中午11點剛過,接到請柬的客人陸續光臨,劉老師的家人趕緊招呼他們落座,然後上茶、上糖果,還安排了麻將、撲克等娛樂項目,等候酒宴開席。
請的客人共有七桌,大廳裏呈品字形擺了三桌,屋外院內呈口字形擺了四桌。準備上菜的聲音一吆喝,客人們都紛紛圍席而坐。平日裏他們沒少參加酒宴,懂規矩,守紀律,“呼啦”一下,院內的四桌便坐滿了。這四桌為何坐得這麼快?這裏頭有說法,院子裏的幾桌,屬於次客,也就是那些平日裏禮尚往來的同事、朋友,坐這四桌的客人,都知道自己在主人心中的地位,所以不用招呼,主動落座了。
大廳之內的三桌就奇怪了,全都空著,劉老師求這個,勸那個,好不容易才安排兩桌人坐下,留著最上位的那桌,任憑他磨破了嘴皮子,人家卻紋絲不動。
這一桌可不比其他的酒桌,它屬於主桌,最尊貴的客人才有資格落座,但怎麼坐,大有講究。依照老規矩,主桌上的席位必須由劉老師來“扯”,幸虧在宴請客人之前,劉老師早有計劃,還列了席位名單。於是,他按照計劃,開始“扯席”了。
隻見劉老師走上前去,一把搭住其中一人的肩膀,連扯帶拽,把他往主桌上的“一席”推搡,這人卻死活不肯坐,就這樣拉拉扯扯鬧了好半天,那人才勉為其難,在“一席”上坐了下來,坐定後還一個勁地拱手說:“恭敬不如從命,我就閉著眼睛坐下了。”
這人大有來頭,他是當地首富,一位赫赫有名的私企老總,隻因他的兒子受教於劉老師,為表示尊師重道,破例前來捧了個場,這“一席”他不坐,誰有資格坐?他說“閉著眼睛坐下”,其實是客套話,言下之意就是坐“一席”於心不忍,其他人有怪莫怪,就當他是個瞎子。
接著,劉老師又開始扯二席、三席和副陪座,好不容易才把一桌人給拉扯圓滿,到了這時,端上來的幾個菜基本都涼透了。
熱鬧過後,留下一片狼藉,客人們都酒足飯飽,或打道回府,或在劉老師家院外喝醒酒茶。就在這個時候,請來的一個幫手急急地跑來,捂住劉老師的耳朵,小聲說:“大舅爺在發脾氣,把茶水給潑了……”
劉老師心裏“咯噔”一下,匆匆來到大廳,隻見大舅爺穩穩地坐著,呼呼地喘著粗氣。劉老師滿臉堆笑地跑到大舅爺跟前,硬著頭皮問:“大舅爺吃好喝好沒?要不上床躺著休息一下?”大舅爺卻指著自己的心窩窩,氣惱地說了一句:“酒宴太豐盛,我吃多了喝高了,這裏也堵得慌!”這明顯是反話,劉老師幹笑了幾聲,拱手說:“怠慢了,有招呼不周之處,還望大舅爺海涵。”
這話不說還好,一說大舅爺更來氣了:“別文縐縐的,你知道怠慢了啊,知道招呼不周啊,之前幹什麼去了?還海涵?我沒那肚量!”劉老師愣住了,他想了好一會兒也沒弄明白,到底哪點對不起大舅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