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藥鋪門前掛出了一上聯:“劉寄奴,插金釵,戴銀花,套玉鐲,比牡丹芍藥勝五倍,從容出閣,含羞倚望檳榔。”並說明,對出下聯者,即招其為婿。
四鄰八鄉的後生聞訊蜂擁而來,個個用心,但無人能對出下聯。這時,一位衣著寒酸的青年擠進人群,凝視藥聯片刻,大聲道:“徐長卿,持大戟,穿甲片,跨海馬,與木賊草寇戰百合,凱旋回朝,車前欲會紅娘。”
劉老板一聽,滿心歡喜,但見青年穿著襤褸,不像個讀書人,故意又出一上聯:“一身蟬衣怎進將軍府。”青年即對:“半支木筆敢書國老家。”隨即又自出一上聯道:“扶桑白頭翁有遠誌。”並自對下聯:“淮山紅孩兒不寄生。”
劉老板很是喜悅,將青年接入廳堂,細問身世,又試探地問:“遇木賊,入生地,安能獨活?”青年對道:“待半夏,進天門,定折玉(肉)桂。”
劉女在屏風後彈奏琵琶,青年細聽,就輕撥桌上七弦琴和了起來,美妙動聽。劉女款款而出,含羞上前施禮,吟道:“聽徐長卿奏黃芩(琴),沉香閣內曲曲驚雲母。”
青年拱手回禮對道:“聞女貞子彈枇杷(琵琶),防風屏前聲聲動天星(天南星)。”
劉老板當即招青年為婿,數日後,青年赴京趕考,果然蟾宮折桂,中了狀元。
蘆根
江南有個山區,這個地方有個開藥鋪的老板。由於方圓百裏之內隻有他這麼一家藥鋪,所以這個藥鋪老板也就成了當地的一霸。不管誰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藥,他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
有家窮人的孩子發高燒,病得很重。窮人就到藥鋪一問,藥鋪老板說退熱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兩銀子。窮人說:“求你少要點兒錢吧,這麼貴的藥咱窮人吃不起呀!”
藥鋪老板說:“吃不起就別吃,我還不想賣呢。”
窮人沒法,隻有回家守著孩子痛哭。
這時,門外來了個討飯的叫花子,聽說這家孩子發高燒,家裏又窮得買不起那個藥鋪老板開的藥,便說:“退熱不一定非吃羚羊角不可。”
窮人急問:“還有便宜的藥嗎?”
“有一種藥不花一個錢,你到塘邊挖些蘆根回來吃。”
“蘆根也能治病?”
“準行。”
窮人急忙到水塘邊上,挖了一些鮮蘆根,回家後煎好給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熱。窮人十分高興,就跟討飯的叫花子交了朋友。
從此,這裏的人們發高燒時就再也用不著去求那個藥鋪老板了,蘆根也成了一味不花錢的中藥。
藥鋪老板善解謎
城中有個藥鋪,老板因會解謎語而小有名氣。有個老秀才,平素最講男女大防授受不親。一天,他的姨太太得了一種病,坐臥不得。老秀才想請郎中來診療,又怕姨太太某部位暴露不雅,想報個病症請藥鋪裏的先生開藥,又怕被家仆們當笑話傳出去。後來,他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老秀才寫了一張紙讓家仆拿去藥鋪,並對老板說:“我家姨太太得了這病症,老爺說請您斟酌抓藥,對症了,十倍付錢!”老板接過紙來,上麵寫著:“佛廟蓋庫房,摘頂格。”善解謎語的老板按謎格要求,很快便猜出了病名,於是笑而不言,開就藥方,發了一筆小財。家仆離開後,鋪中夥計都急著向老板要答案,老板這才解開那張紙上的謎底是“痔瘡”。
原來,“摘頂格”是解謎的一種格式,謎底一般是兩字以上同蓋頭部首的詞句,猜中後排除每字的同蓋頭部首,隻讀下半截的字。夥計們看著謎底,對照著紙上的謎麵,都大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