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人民群眾是創造文化的主體——河油縣六位原生態民歌手訪談(1)(3 / 3)

姝妹家,

你下那山圪梁梁親呀嘛親上個嘴。

主持人:我想請周平治老師來講一下這首歌的背景,好嗎?

周平治:好!娶不上個好老婆,肯定家裏的生活過得不好,這就得跑口外;能娶:個好老婆,就是啃槺咽菜也紅火。

主持人:張老師。您對他自編自唱的這酋歌是怎麼觀解的?

張存亮:很實在,家庭要和美了,吃點苦也值得,累點也沒問題。“為人娶不上好老婆,還不如到後山拉駱駝”,原來的歌詞是這樣的,5主持人:您都知道他以前的歌詞啊!

張存亮:他跟我說過。他說,為人娶不上好老婆,不如到肟山拉駱駝後來他改成:為人娶上個好老婆,啃糠咽菜也值得!

主持人:那賽來你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是嗎?

張存亮:嗯。

主持人:那我想問問六位老師,平時往一起聚的機會多嗎?

張存亮:不多,他是南沙笟的,是在河曲的南而;他是在北而,靠近偏關了,

主持人:那你們怎麼溝通啊?

張存亮:一起去北京好多次了,中央電視台報道過。

主持人:跟我們說說你們第一次去北京的心情,好嗎?

劉寬來:心情挺好,咱個莊戶人哪能想過去北京?閃為唱山曲兒去了北京,這個心情實在好。

主持人:在那麼大的舞台去表演緊張嗎?

狄蘭辮:到正式表演就不了,就象今天坐在這裏,剛到時就可緊張了,這會兒就不緊張了,

主持人:所以唱歌是您員擠長的,是不是?

狄蘭辮:是了。我這年紀大了,說不淸個話了。

主持人:誰說的?我覺得您一路說得特別好!您還說咱們來照張相吧!感覺多好啊!說到這兒呢,咱們再說說辛禮生老師平輕的時候,他經常往農忙之餘為鄉親們唱山曲兒、二人台,60歲那年,他極具特色的演唱風格受到了音樂界的賞識,從此他唱著當地的民歌走出了河他的演唱高低苦轉換。出神人化,板式處理自如,歌的韻味兒十足。

老師,能給我們搏來演唱一首河曲民歌嗎?

辛禮生:行!那我來唱個《割蓧麥》。

(唱歌曲:《割蓧麥》)

哥嘞哥我在那半山坡坡,

手拿上鐮刀嘶嘍嘶嘍割蓧麥:

小妹妹你在那半山膜腰,

手拿鏟鏟格丟輅嘣刨山藥《親親)。

哥嘞哥我在那半山坡坡,

手拿上鐮刀嘶嘍嘶嘍割蓧麥——小妹妹你走在那山裏、窪裏、溝裏、岔裏。

手拿鏟鏟恪丟輅嘣刨山藥,哎咳啦(親親)——

主持人:非常棒!辛老師。您還記不記得是誰第一個發現了您,發現了您的嗓音,發現了您的天分,您還記得這個人嗎?

辛禮生:記得!

主持人:您能告訴我他是誰嗎?

辛禮生:咱們酋電台的,那個時候,他們聽了我唱的山帥兒就誇我唱得好。唱得高,主持人:先讓你來聽一聽他的聲音。好不好?

(出錄音:這些年70多歲的民歌手辛禮生的名氣越來越大,其實最早給他錄音的人就是我。那時我到沔曲縣去找他,他還是一趕:車的,我在他那個小房子圼等他。他趕著大車回來了,我背著小錄音機給他錄的民歌,回到省台就馬上播出去了:看到現在他在全囿小有名氣,我也很開心。不過他不一定記得了,擔是有物證在,那錄音還在。在咱們台裏)

主持人:對,物證還在,您知道他是誰嗎?

辛禮生:呀……想不起來了。

主持人:時間久了,真給忘了這位當年給你錄音的老師。這個時候正往收音機前收聽荇我們的節目,他叫呂仲起。

辛禮生:哦。想起來了,對對對呂老師,你好啊!多年不見了。

主持人:呂仲起老師。您好!相信這個時問您正往收聽著山商文藝廣播,我們部知道河曲人很實在,常常他有話道不出來。道不出來怎麼辦呢?他就用唱歌的方式士表達。

辛禮生:對!

主持人:好,收音機旁的聽眾朋友,如梁你對河曲民歌感興趣,如果您有很多舌想和在座的兒位老師說話,你可以通過發送短信的方式參與我們的節「,移動、聯通、小靈通用戶都可以編輯內容發送到1(162671015,歡迎大家繼續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