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文學·詩詞】(4)(1 / 3)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盛唐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在陶謝之後使山水田園詩達到了新的高峰,在當時及後世都有重大影響。

何為邊塞詩,是在邊境寫的詩嗎?

邊塞詩指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詩歌。形成於盛唐時期,代表人物為高適、岑參;此外盛唐的王之渙、王翰、王昌齡、崔顥、李欣,中唐的盧綸、李益等,亦均為邊塞詩名家。

邊塞詩的作者大都具有邊塞生活的經曆,如高適曾棄官投奔河西節度使哥舒翰,任掌書記;岑參曾兩度從軍,為安西節度使府掌書記及安西北庭節度判官。

邊塞詩在內容上常常描寫軍旅生活和邊塞風光,表達慷慨從戎、不畏艱苦、抗敵禦侮的愛國思想,抒發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的壯誌豪情。岑參《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高適《燕歌行》等,都是邊塞詩的名篇。此外,有些邊塞詩反映征夫思婦的幽怨,有些也反映了唐代內部的各種矛盾。

邊塞詩大都氣勢奔放、情辭慷慨、蒼涼悲壯。如高適的代表作《燕歌行》,把大漠風光與艱苦的戰爭交融在一起,既激昂奔放,又蒼涼悲壯。

李白為何有“詩仙”之譽?

凡談古詩,必稱李白。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701~726年),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他才華橫溢,詩風奇特,有飄逸如仙之意境。同代詩人賀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為“謫仙”。宋代詩論家嚴羽撰《滄浪詩話》雲:“人言太白仙才,長吉(李賀)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年。”明代詩詞大家楊慎的《升庵詩話》則說:“李白神於詩。杜甫聖於詩。”後世評詩家冠於李白的“仙”與“神”,均因其詩而得,遂使李白“詩仙”的雅號廣為流傳。

李白的詩歌想象豐富而奇特。他的“狂風吹我心.兩掛鹹陽樹”、“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即西”,都以奇特的想象力表達了對長安和詩友的懷念。他的一些詩往往通過幻想的方式來表情達意,如《古風》“西上蓮花山”和《月下獨酌》。在七言歌行中,李白豐富奇特的想象力表現得最為突出。

李白詩想象的豐富奇特,與他善於利用神話傳說題材有關。《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都運用了神話傳說,借以構造出色彩繽紛、驚心動魄的境界,被人評為“變幻錯綜”、“奇之又奇”。

賀知章在見其人、讀其詩之後,就慨歎說:“子,謫仙人也!”

杜甫為何被稱作“詩聖”?

“詩聖”的說法一般認為來源於南宋詩人楊萬裏,他的《江西宗派詩序》說:“蘇、李之詩,子列子之禦風也。杜、黃之詩,靈均之乘桂舟、駕玉車也。無待者,神於詩者歟?有待而未嚐有待者,聖於詩者歟?”楊萬裏的這個觀點,後人在評價杜甫時,多加以引述。到了明末,終生研究杜甫的王嗣爽,開始正式稱杜甫為“詩聖”,他在《夢杜少陵作》詩中說:“青蓮號詩仙,我翁號詩聖。”又在《浣花草堂二首》之二中說:“詩聖神交蓋有年。”

宋人稱杜甫“聖於詩者”,主要是指杜甫在詩歌史上的“集大成”地位,認為他無體不工、無美不備。這一認識最早發之於唐代詩人元稹的《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並序》:“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宋代文人蘇軾、秦觀也有類似的看法。

後世把杜甫簡稱為“詩聖”,則突出了其道德含義,認為杜甫詩所展現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傳統裏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質和情懷,如忠義仁愛、憂國憂民等。郭沫若在為杜甫寫的對聯中,稱杜甫為“詩中聖哲”,也是這個意思,這也符合杜詩中的儒學內涵。

杜甫的詩歌為什麼被稱作“詩史”?

杜甫的詩歌有“詩史”之稱,主要在於他的詩歌準確而深刻地反映了現實,表達了包括詩人在內的廣大人民的思想感情。

就反映現實而言,杜甫的大部分詩作涉及玄宗、肅宗、代宗三朝現實,舉凡政治、軍事、經濟以及人民生活的重大問題,都有所反映。《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以及“三吏”、“三別”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杜詩反映社會現實,並非客觀敘事,而是在敘事時表現更深刻的現實——包括詩人自己和廣大人民的思想感情。詩人個人生活和內心世界的表述,也是時代和社會的寫真。杜甫在這方麵把個人命運同國家命運、把個人情感同大眾情感緊密聯係在一起,反映了深刻而廣闊的現實。清人浦起龍就此評價道:“少陵之詩,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會寄焉者也。”(《讀杜心解》)

李賀為什麼被稱為“詩鬼”?

李賀(790~816年),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李昌穀、李奉禮,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自稱隴西長吉、龐眉書客、唐諸王孫、李長吉。

李賀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穀(今河南洛陽宜陽縣)。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外出時背一破囊,得句即寫投囊中,暮歸足成詩篇。雖家道沒落,但李賀誌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順利通過河南府試,獲得了“鄉貢進士”的資格。但李賀的競爭者毀謗他,說他父名晉肅,當避父諱,不得舉進士。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落第。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卒。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其詩有相當一部分以神仙鬼魅為題材,詩中鬼魅橫行:“鬼燈如漆點鬆花”,“鬼雨灑空草”,“秋墳鬼唱鮑家詩”,“百年老鶚成木魅”,幽靈出沒,陰森可怖。故後人稱其為“鬼才”(宋祁),有人責其“牛鬼蛇神太盛”(張素臣),有的則徑稱其為“詩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