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人物(3)(3 / 3)

梁國棟(1935—2009)又名梁忠文,筆名梁巴圖。遼寧省丹東市人。1951年,赴朝鮮參戰,1954年歸國後,在部隊任文化教員、幹事。1976年,轉業到薊縣文化館,任美術幹部、美術組長、副館長等職,副研究館員職稱。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學會副秘書長,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攝影家協會會員,天津市集郵協會理事,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發表美術作品。先後學藝於著名剪紙藝術家謝誌誠和周永明等。1979年之後,登門求教黑龍江省付作仁、江蘇省徐藝乙、廣東省梁誌炎等南北各派剪紙名家。其作品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津門山花”。1989年《十二生肖剪紙藏書票》參加了在日本名古屋舉辦的《中國百人剪紙家作品展》。1985年起,為天津市郵票公司設計生肖郵票剪紙係列首日封,封戳共13套銷往國內外,每套3千至1萬枚。1993年,《團孔雀》榮獲中國旅遊剪紙精品金獎,1996年,《花壽字》榮獲中國旅遊剪紙優秀作品展覽金獎。梁國棟在勤奮創作的同時,積極推動和開拓剪紙事業。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收集民間剪紙5000餘件。1983年,他主持舉辦了大型《薊縣工藝品展覽》。1985年,與湖南望城秦石蛟聯合發起和組織了十市縣剪紙作品聯展,在全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有力地推動了剪紙事業的開展。代表作《祖國頌》、《套馬圖》、《十二生肖剪紙藏書票》、《生肖郵票剪紙首日封》等作品均被國內外收藏家收藏,並遠銷日本、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 、奧地利、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1990年,應邀赴澳大利亞參加澳洲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在墨爾本市澳華博物館舉辦了《梁國棟剪紙作品展》。1990年春節期間,受中國剪紙學會委托,在天津發起和組織舉辦了《中國民俗剪紙大展》。40餘年來,創作了剪紙作品近千幅,並多次在國內外展覽和大賽中獲獎。

金振東(1936—2004)1958年畢業於保定師範專科學校,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分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學會會員。主要作品有小說《賣馬》、《羊眼圈》、《王婆罵雞》、《鳳巒》,散文《盤山鬆》、《金秋十月》、《訪獨膽英雄張山》,報告文學《黃花山下淘金人》、傳記文學《威鎮敵膽》,雜文《尋求批評的作家》、《鬥牛圖的啟示》,故事集《古代文壇小故事》等。搜集整理有關盤山、獨樂寺等名勝古跡傳說25篇,水滸人物在薊州的傳說故事20餘篇,並先後在《民間文學》、《天津民風》、《天津風物傳說》、《中國地方風物傳說選》等刊物上發表。《盤山革命鬥爭簡史》被選用為中學鄉土教材。多年來,發表各類文章600餘篇,撰著出版文、史、哲著作26種,計500餘萬字。其著作、論文、作品20多次獲國家學會、市、縣獎勵。所著《天津風物傳說》、《盜圖破陣》獲魯迅文藝獎金。撰寫的故事《梅仙》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紅巾女》被改編成連環畫。參與中央電視台盤山電視專題片《讀盤山》的拍攝。2000年,被評為天津市老年文化之星,並獲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創作成就“楓葉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