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上倉鎮文化站趙慶武被文化部評為優秀農村電影放映員。
3月3日,薊縣文化局發布《關於開展第三批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首批天津市民間文化特色村(社區)申報命名工作的通知》。
10月2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薊縣“邦均子火燒與一品燒餅製作技藝”、“皮影雕刻技藝”列入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類名錄;“獨樂寺廟會”列入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類名錄。批準“薊縣北少林武術”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
11月19日,薊縣評劇團更名為天津評劇院三團。
本月,人事部、文化部授予薊縣文保所“全國文化係統先進集體”稱號。
12月8日,天津市文化體製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批複薊縣新華書店轉企改製實施方案。薊縣新華書店更名為“天津市薊縣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2010年
4月7日,薊縣文化局與薊縣廣播電視局合並,成立“薊縣文化廣播電視局”。
本月8日,撤銷薊縣文化局黨組,組建薊縣文化廣播電視局黨組。
9月20日,天津評劇院三團創作的評劇組劇《咱們村裏的新鮮事兒》,參加第七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獲優秀劇目獎、優秀劇目特別獎、優秀演出獎,被文化部評選為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
是年,上倉程家莊村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為“天津市民間文化特色村”。
2011年
5月3日,經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批準,薊縣皮影雕刻傳承人張奎、邦均子火燒和一品燒餅傳承人蔚俊芝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7月3日,天津評劇院三團創作的評劇《咱們村裏的新鮮事兒》,參加2011年全國現代戲優秀劇目展演。
是年,薊縣圖書館與縣教育局合作組織第五屆“楓葉杯”全國青少年兒童書法繪畫藝術大賽,共獲特等獎5名,一等獎15名,二等獎40名,三等獎48名。
是年,薊縣文廣局在區縣文化廣播影視文物工作評估中被天津市評為文化遺產保護先進單位。
是年,天津評劇院三團被市文明委評為2009—2011年度市級文明單位。
年底,始於2008年的“農家書屋工程”,共建成農家書屋949個,實現了全縣農家書屋全覆蓋。
2012年
1月,縣圖書館組織參加2012年“大田杯”天津市中小學生“好書伴我成長”讀書係列活動。獲得市級一等獎9人,二等獎13人,三等獎19人。
2月,薊縣文化館在“全國第三次群眾藝術館、文化館評估定級”中被評為國家縣級文化館一級館。
6月,全縣949個農家書屋補充配發圖書,每個農家書屋按3000元標準配發。
8月,在“寶坻杯”環渤海評劇電視大賽天津地區票友選拔賽中,趙尚芳、陳克清獲一等獎,鍾建婷獲二等獎,王蘭獲三等獎。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中國戲劇家協會、天津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天津廣播電台、天津市寶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寶坻杯”環渤海評劇電視大賽票友賽中,趙尚芳獲“十大名票”稱號,陳克清獲“十佳票友”稱號。
9月,天津評劇院三團創作的現代評劇《非常媽媽》,在第八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活動中,獲優秀劇目獎。王海燕、馬澤天獲優秀表演獎。
同月,薊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在2012年“大田杯”天津市中小學生“好書伴我成長”讀書係列活動中,獲優秀組織獎。
10月,天津評劇院三團攜現代評劇《非常媽媽》,參加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舉行的2012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
是年,薊縣下倉鎮被命名為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評劇);薊縣上倉鎮被命名為天津市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