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對死亡的憎惡並沒有使他們害怕死者或敬奉祖先。埃及人的方式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否定死亡。他們堅持“人、神與死者”需求的一致勝。正如活著的王子的皇室“住宅”一樣,神廟是“神的城堡”,而陵墓是每個人的城堡。它的擁有者繼續生存其中,他的財富也儲存在那裏。
由於死者有理由害怕生者,綴滿珠寶的木乃伊被深藏在陵墓的井穴中。在墓室的牆上和石棺的周圍刻有對闖入者的咒語。甚至那些用以保護死者的人獸象形圖符都是很嚇人的。為了使之無害,古王國時代的陵墓藝術家懷著矛盾心理,有時會去掉畫上的腿或軀體,甚至把它們劈成兩半。在埃及曆史上最古老的古王國時代,似乎隻有法老享有永恒的生命。自然,作為延續生命的準備,古埃及人力圖保存生命的形態。
於是,屍體的防腐技術不斷提高,使貴族、平民能像法老一樣令肉體永恒存在。起初,作為一門科學的木乃伊製作漸漸成為一種藝術。先把死者的大腦移走,然後把腸子取出並盛入4個白色大理石瓶中。再取出被認為是智慧所在的心髒,包好,重新放入屍體。在掏空的腹部塞滿亞麻、鋸屑和芬芳的香料。放在泡堿(碳酸鈉水合物)中浸泡7天,防止屍體其餘部份腐爛。用成卷的泡過樹膠的亞麻布纏裹經泡堿後晾幹的屍體。在圖特卡蒙的木乃伊上這樣布裹了16層。每層布之間插入小的石頭護符、偶像和寫有巫術文字的小紙片。
然而事與願違,幾十年以後,拉美西斯的陵墓內陪葬的寶物被洗劫一空,他的木乃伊也從此不得安寧。自古以來,埃及的盜墓者猖獗,而拉美西斯二世掏空了努比亞的金礦為自己樹立起了閃耀的功名、積累起了無數的財富,給自己帶來了榮譽、權利和威望的同時又使自己失去了永遠的安寧。
盜墓者不約而同地選中了他的雄偉的陵墓,即使在拉美西斯死後200年內都是這樣。在1875年,發現大批法老木乃伊時,埃及博物館的加斯頓·馬斯皮羅教授就這樣說過:“這些阿拉伯人發掘出整整一地窖的法老真正的王中之王!圖特摩斯三世、塞蒂一世、解放者阿摩西斯、征服者拉美西斯二世……我們隻可能知道他們的名字,不可能再知道別的!”
負責看守的埃及神職人員不得不多次搬動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盜墓人打開木乃伊身上的繃帶,偷取藏在內部的黃金飾物。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幾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爾巴哈裏的哈特謝普蘇特(Hetshepsut)神廟內。1881年被法國埃及學家加斯頓·馬斯佩羅發現並最終安放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內,並且至今保藏。
在這位法老獻給奈菲爾塔利(Nefertari)的祭廟上,可以看到,拉美西斯和她的塑像是一樣高的,這在曆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同時恰恰突出了奈菲爾塔利地位的崇高以及拉美西斯對她的寵愛。
奈菲爾塔利的出現開創了“神妾”製度的先河(拉美西斯將她封為神妾)。她極擅長於化妝,用上了當時埃及不多見的腮紅等物品。當然,在埃及意為“純潔”的方鉛礦眼線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關於拉美西斯贈與她的語句,也有下麵這些:
“當你輕輕地走過,就帶走了我的心。”
“我對她的愛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沒有人能夠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