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論師範教育(1 / 3)

(第一節)師範教育的任務與培養目標

師範的性質與中學不同:中學畢業後還要升學,師範畢業,就要當教員,師範是為培植將來的小學教員。諸位是將來的教員,不可不注重學校中一切的科學。中學各科有各科的教員,教師或隻教一種科學,小學則不然。小學內常常以一人兼教各種科學,初等小學常以一人兼學校中一切科學,如手工、圖畫、音樂、體操,所以一個師範生可以辦一個小學。師範生的程度,必須各科都好,才能擔負這種責任。小學教師正像象工人一樣,工人的各種器具都完備,才能製造各種東西,小學教師的各種科學都完善,才能得良好的小學教育。所以師範生須兼長並進,不能選此舍彼。

摘自蔡元培《對於師範生的希望》(1921年)《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7—128頁

師範生對於各科的知識,必須貫通,各有心得,多看參考書,參觀實在情形,心身上才有利益。怎麼叫做師範?範就是模範,可為人的榜樣。自己的行為要做別人的模範,所以師範生的行為最要緊。模範不是短時間能成就的,須慢慢地養成。

摘自蔡元培《對於師範生的希望》(1921年)《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頁

小學教員在社會上的位置最重要,其責任比大總統還大些。你們在學校中如有很好的準備,就能擔負這責任,有益於社會真不淺嗬!

摘自蔡元培《對於師範生的希望》(1921年)《蔡元培教育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29頁

本社的鄉村教育政策是要鄉村學校做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鄉村教師做改造鄉村生活的靈魂。我們主張由鄉村實際生活產生鄉村中心學校,由鄉村中心學校產生鄉村師範。鄉村師範之主旨在造就有農夫身手、科學頭腦、改造社會精神的教師。這種教師必能用最少的金錢,辦最好的學校,培植最有生命力的農民。我們深信他們能夠依據教學做合一的原則,領導學生去學習那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本領。但要想這種教育普遍實現,必須有試驗、研究、調查、推廣、指導之人才、組織、計劃、經費及百折不回的精神,方能成功。

摘自陶行知《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書》(1926年)《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頁

師範學校的使命,是要運用中心學校之精神及方法去培養師資。他與中心學校的關係也是有機體的,也是要一貫的。中心學校是他的中心而不是他的附屬品。

摘自陶行知《中國師範教育建設論》(1926年)《陶行知教育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頁

(第二節)師範教育的作用與地位

中國人數四萬萬,此四萬萬之人,皆應受教育。然欲四萬萬人皆得受教育,必倚重師範,此師範學校所宜急辦者也;而女子師範尤為重要。

摘自孫中山《女子教育之重要》(1912年)《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1017頁

質言之,師範學校,名之曰教育及人格之專修學校可也。蓋教員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不第貴有豐富之知識,擅長之技能,尤貴能通嘵教育原則、兒童心理,利用其熏陶之法,善使其教育之術,庶幾能於不知不識間,收教育之效果。故吾輩學生不僅以修其規定之學科為已足,更須練習其所修學科得以傳於他人之精神方法,以為教授之妙術。故曰:師範學校為教育的專修學校也。伯拉圖曰:教員之人格,為教育動作之要素,良否之所由分也。蓋兒童之於教師,猶水之於源,木之於根。欲流清須浚其源;欲葉茂須固其根;欲感化生徒,活用教授材料,導之為善之境,大半在教員之品格之高尚也。然品格何由而高尚乎,苟不蓄之於平日,斷難應之於臨事。故當在學校時代,涵養德性,啟迪知識,以備為人師、為人範也。故曰:師範學校為人格的專修學校也,且為教員者,又有一不可缺之資格也。教育職務,須連貫進行,不宜間斷。運用心思才力於內,因應五官四肢於外。蓋實為至勞苦之事業。設身體不健,精神不振,何能勝任所擔諸務。故努力養成健全之體魄,強毅之決心,先盡嚐苦中境味,實又師範生所當勉為者也。要而言之,學問以使心思道德日趨於完善為旨。若培植己材,而偏於體育,賁獲而已;偏於德育,程朱而已;偏於智育,儀秦而已。必兼有三育,融會精徹,始能成為完人。而師範生於此必備之屬性應切實修養外,又當求所以為教員之特性者而全之,則其生活自亦有不同者矣。

摘自楊賢江《我之學校生活》(1915年)《楊賢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頁

學做教師有兩種途徑:一是從師。二是訪友,跟朋友操練比從師來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師,最好是和好教師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學做教師,便是藝友製師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