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十二月(1)(3 / 3)

1991年12月6日,無錫市第一家紅領巾電視站正式開播

1991年12月6日,無錫市第一家紅領巾電視台——市實驗小學分部(現荊溪小學)紅領巾電視站正式開播,站長、記者、播音員全都是小學生。電視站配有錄相機、攝像機、中心控製係統等設備,總投資4萬多元。這個由小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編播的電視站每周製作一套新聞節目,新聞主要是發生在該校的學生喜聞樂見的新事,如學校組織的足球、田徑、舞蹈、器樂、圖畫等活動消息。除此以外,還有“文藝天地”、“在隊旗指引下”、“校園生活”等專題節目。

1995年12月6日,蘇南縣(市)第一家檢察學會——宜興市檢察學會成立

1995年12月6日,宜興市檢察學會召開成立大會。宜興市檢察學會是經市民政局批準、以宜興市檢察幹警為主體、吸收其他熱心於檢察理論研究的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學術團體,在蘇南各縣(市)是第一家。

1998年12月6日,三條主骨架公路拓寬改建工程竣工通車

1998年12月6日,總長達127千米、貫穿宜興20個鄉鎮的104國道宜興段、宜廣公路、宜金公路拓寬改建工程竣工,隆重舉行通車典禮儀式。三條主骨架公路拓寬改建工程竣工通車在宜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史上掀開新的一頁,該項目總投資規模達5.98億元,於1997年全麵啟動,全部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建設,同一年內開工項目之多、規模之大、技術等級之高,均創下了宜興交通建設史上曆史性記錄。

(7日)2000年12月7日,宜興市被列為全省首批“西氣東輸”天然氣使用城市

由於陶瓷工業獨特的優勢而形成宜興較大的天然氣消費市場,2000年12月7日,宜興被列為江蘇省第一批“西氣東輸”天然氣使用城市,與蘇、錫、常等省轄市同等享用低價格、高熱值、清潔高效的天然氣。“西氣東輸”是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管道從常州支幹管開口,經宜興接往浙江杭州,並在宜興留有一個門站。為加快推進宜興“西氣東輸”建設工程進程,同年7月,市政府成立“西氣東輸”工程建設領導小組,並委托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編製“窟興市城市天然氣利用規劃”。

2004年3月10日,天然氣正式到達宜城地區,一期工程覆蓋宜城、丁蜀、環科園。到18日,宜城地區1.6萬戶民用客戶及110家工商客戶完成天然氣置換工作,19日用上天然氣。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對進一步優化宜興能源結構,提高宜興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投資及人居環境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8日)1983年12月8日,宜興電視台建立

宜興電視台的前身是宜興電視轉播台,始建於1970年1月。1983年12月8日,國家廣播電視部批準宜興電視轉播台改建為宜興電視台,並正式用“宜興電視台”呼號播出。除轉播中央、江蘇、上海等電視台節目外,可以自辦節目,成為全國第一批、江蘇第一家縣級電視台。從1984年7月開始,正式開展自辦電視節目,每星期三播放宜興新聞,每星期六的電視節目全部自辦。1984年10月,宜興電視台微波站建成,將江蘇電視台的節目信號輸送到無錫、蘇州、南通等市。1987年,宜興電視台共有4個發射頻道,分別轉播中央電視台第一套節目、第二套節目、上海電視台第一套節目、江蘇電視台節目和播出宜興電視台自辦節目。

2000年12月8日,國內最大單機純淨水生產線投產

2000年12月8日,愛惠浦公司投資140多萬元建成的純淨水生產大型灌裝自動流水線竣工投產。建成的純淨水大型灌裝自動流水線,采用空氣淨化房,四道自動檢驗裝置,在無菌狀態下生產、灌裝,一次性完成,每小時生產桶裝水800桶,是國內最大的單機純淨水生產自動流水線。

(9日)1996年12月9日,宜興市中學更名為江蘇省宜興中學

1996年12月9日,經江蘇省教委批準宜興市中學正式更名為江蘇省宜興中學。12月28日舉行隆重的圖書樓、體育館落成典禮暨更名儀式。百年老校煥發生機,邁出了爭創國家級示範中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