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十一月(1)(2 / 3)

(5日)2005年11月5日,國家級地籍調查試點項目宜興數字國土通過驗收

2005年11月5日,市國家級地籍調查試點項目——土地利用基礎圖件與數據更新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標誌著宜興“數字國土”建設和全市城鄉一體化地籍工程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該項目投入2000多萬元,以土地產權調查為核心,利用航空攝影、現場調查、地形圖測繪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等手段,全麵查清全市22個鎮、園的土地麵積以及權屬、地類及分布情況,形成了權屬清楚、地類明確、報表一致、數據可靠的城鄉一體化土地利用管理信息係統。

(6日)1911年11月6日,宜興宣告脫離清廷,成立宜興縣軍政分府

宣統三年九月十六日(1911年11月6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宜興保安會驅逐宜興、荊溪縣知事,豎起白旗,宣告脫離清廷統治,成立宜興縣軍政分府。公推儲南強為民政長,周組園為軍政長。

1996年11月6日,宜興一中等3所學校同時通過省重點中學驗收

宜興市第一中學、丁蜀高級中學、官林中學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注重內部管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1996年10月29日~11月6日,江蘇省重點高中評估驗收組一行5人對3所學校進行評估驗收,驗收組成員一致認為這3所學校均以較高的標準達到了省重點中學建設和辦學的要求,並對宜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教育,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發動全社會積極參與創建重點中學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宜興市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宜興市的教育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一年內同時申報和創建3所省重點高中,在宜興教育史上是第一次,在全省也是惟一的一家。

1998年11月6日,宜興市青年聯合會成立

1998年11月6日,全市科教、文衛、政法、農業等戰線的百餘名青聯委員參加了宜興市青年聯合會成立大會,大會選舉產生宜興市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許偉英當選為首屆市青聯主席。大會還通過了市青聯第一屆委員會一次會議關於工作報告的決議。

(8日)1982年11月8日,宜興陽羨景區正式劃入“國家太湖風景名勝區”

陽羨景區位於太湖西側的宜興南郊低山丘陵地帶。景區是以溶洞、竹海、茶園為特色,以觀光、遊覽為主,兼及度假療養的山林風景區,是太湖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景區而積為40.21平方千米,保護地帶麵積為28.91平方千米。景區有善卷洞、張公洞、玉女山莊、靈穀洞、慕蠡洞(含西施洞)、省莊竹海、南嶽禪寺、蘭山咀、橫山水庫、梅林等景點。1982年11月8日,陽羨景區正式劃入“國家太湖風景名勝區”,成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88年,無錫市政府頒發的《無錫市太湖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實施細則》成為陽羨景區的主要管理依據。

1985年11月8日,著名會計學家和教育家潘序倫逝世

潘序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立信會計事業創始人、國內外頗負盛名的會計學家和教育家,1893年7月14日出生在宜興丁蜀鎮,1985年11月8日在上海逝世。早年留學美國,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位,1924年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博士學位。潘序倫學成回國後,任上海商科大學教務主任兼會計主任,上海國立暨南大商學院院長和教授等職。1927年,創辦了“潘序倫會計事務所”,後改名為“立信會計事務所”,1930年12月,任國民政府主計處籌委會委員,1931年3~7月任主計處主計官。抗日戰爭時期,他離開上海到了重慶,又設立了立信會計事務所和多種教學形式的立信會計學校。編譯出版《立信會計叢書》等。抗戰勝利後,潘序倫於1946年6月至1947年5月,任經濟部常務次長,1947年5月受聘為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他還鼓勵和支持外地的立信同仁和校友在桂林、北京、天津、南京、廣州、衡陽和香港等地辦起了各類不同形式的立信會計學校。到1953年止,培養的學生已逾10萬人。

他為了培養高級會計人才和發展會計事業不遺餘力。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又積極推動恢複的“立信會計學校”,建了新校舍;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會計學會一上海會計學會和解放後第一個會計師事務所——上海會計師事務所。重建了立信會計編譯所,編譯出版了《新編立信會計叢書》等30多種,被國際會計學界尊稱為“中國現代會計之父”。他對家鄉的會計事業也非常關心,為宜興設立“立信會計函授輔導站”和創辦“宜興立信會計學校”並予以大力支持。1988年12月20日,潘序倫先生塑像在無錫縣立信會計學校揭幕。2005年11月4日,由江蘇省財政廳、省會計學會組織的紀念《會計法》實施20周年暨潘序倫學術研討會在宜興召開,財政部、省財政廳的有關領導以及南京財經大學的專家教授參加了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