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國民黨宜興縣黨部秘密成立
1926年10月,在國共合作中,國民黨宜興縣黨部秘密成立。翌年3月,北伐軍到宜興後,公開活動。在縣黨部工作的基本上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國民黨宜興縣黨部由史漢清、宗箍壽等七人組成。史漢清為常務,宗益壽負責農工部工作。全縣分四個區黨部,十二個區分部,黨員1000多人。
1939年10月,儲南強為抗日陣亡將士立碑
1939年10月,民國二十七年八月二十七日,國民黨中央陸軍33旅部先後駐陳塘橋、祝陵善卷寺抗日。日軍虎視眈眈,蠢蠢欲動,屢次掃蕩擾民,均為33旅官兵擊潰,但該旅也損失慘重,死傷很多。同年9月15日下午,百餘日寇從徐舍龍眼橋、東崗橋、邱家鬥向張渚發起進攻。76師駐軍同縣常備自衛隊一中隊奮起抗擊,激戰兩小時,日軍潰不成軍。潛逃川埠途中又遭76師善卷布防部隊截擊,76師首戰告捷。翌日上午,日寇調兵遣將,卷土重來,76師駐軍和布防部隊及地方武裟同仇敵愾,英勇反擊,連續挫敗日軍多次衝鋒,斃敵130餘名,76師再次獲勝,但犧牲將士也有100多名。為了紀念這些抗日勇士,民國28年10月,山儲南強先生主持,在善卷洞後建起了33旅和76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符一座。
1960年10月,全縣瘧疾暴發流行
1960年10月,全縣瘧疾爆發流行,心病達17萬餘人,影響秋收秋種。1961年春、秋二二季,開展瘧疚抗複發治療,有22萬人次服藥。1962年,全縣開展瘧疾擾複發治療3次,服藥共26萬餘人次。同年縣內發生惡性瘧累及16個鄉,發病99人,1963年波及50個鄉,人華、西渚、元上等鄉一些村發生暴發流行,全縣患病者達1526人,死亡20人。1963年開展6次擾瘧疾預防服藥,共214萬餘人次。1977年5~10月,全縣開展瘧疾全民預防服藥,發藥6次。1979年在徐舍醫院設立瘧疾鏡檢站。1984年4月,縣衛生防疫站成立瘧疾中心鏡檢站。
1985年10月,官林中學校長呂繼賢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
1985年10月,官林中學校長呂繼賢被授予特級教師稱號。1991年1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宜興市中學史久一、宜興市教師進修學校葛和生被授於特級教師榮譽稱號。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特級教師19名,另外幾位是:路繼斌、丁坤林、林德公、張嘉瑾、吳乃曦、蔣順法、吳仁華、林祖榮、錢陽輝、楊誌芳、王乃倫、蔣鐵偉、孫勤東、李敏華、謝偉良、蔣靜波。
1998年10月。宜興市首創的超市卷筒普通發票在全省推廣
1998年10月27日,在宜興市召開的全省商業企業普通發票管理交流會上,宜興市首創的超市卷筒普通發票作為典型向全省推廣。由於一股情況下商業企業收銀隻提供銷貨小票或卷筒信息打印紙,不提供發票,這使商業企業隱瞞收入,少報銷稅金有機可乘,國家財政收入受到損失。1998年3月,宜興市定為全省商業流通行業增值稅管理改的試點後,市國稅局采用先試點後推開的方法,在全市積極推開商業零售業務逐筆開具發票製度,並研製開發和全麵實行收銀機安裝卷筒發票稅控裝置,有效提高宜興市商業零售環節的納稅申報質量。
1999年10月,宜興市建成省內最大的建材市場
1999年10月,宜興市牆地磚建材市場正式開業,該市場與1997年11月月開業的市夾板市場連為一體,占地400畝,營業麵積10萬平方米,成為江蘇省最大的建材市場。該市場主要經營各種類型的牆地磚、衛生設施、各種膠合板、木地板、裝飾板、木線條,以及燈具、五金、油漆、木材等裝飾材料。1998年10月,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該市場為省級市場,並更名為江蘇省宜興建材裝潢市場。
2005年10月,宜興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2005年10月,宜興市人選2005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該推選活動由愛國華人商會世界著名企業聯盟、美中經貿投資總商會、全球華人名牌網等機構聯合舉辦。200強名單從中國大陸、港、澳、台四地的600多個城市中篩選得出。評選標準主要根據城市知名度、美譽度、信用度、滿意度、忠誠度、影響力、投資環境、資源節約與環境保護、人居環境、空氣質量、發展潛力、綜合競爭力、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等指標綜合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