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主席何魯麗,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朱培康率民革中央調研組到宜興調研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業結構調整工作情況,希望宜興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結合本地產業特色,科學設置培訓專業,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

(16日)1997年7月16日,精陶集團成為省內第一家獲得輸美陶瓷認證企業

1997年7月16日,經江蘇省商檢局嚴格考核,宜興精陶(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江蘇省第一家獲得輸美陶瓷認證考核的企業。2005年9月,江蘇宜興精陶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銀魚”牌精陶日用餐具、茶具獲得2005年度中國名牌產品稱號。這是繼遠東電纜廠、江南電纜廠之後全市第三個獲此殊榮的產品。同年,經北京奧組委批準,宜興市朱鴻鈞的“聖玄壺”、周誌君的“舞壺”等18件紫砂作品成為奧運會授權產品,精陶集團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被指定為生產廠家。這是全國惟一獲得北京奧組委授權生產的紫砂產品。2005年12月19日,由北京奧組會市場開發部主辦的北京奧運特許陶瓷工藝禮品推介會在宜興舉行,宜興精陶股份有限公司被批準為2008北京奧運特許經營商,具體開發陶瓷工藝禮品,有106件(套)產品被奧組委批準生產。

2001年7月16日,國山碑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7月16日,國山啤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宜興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山碑被譽為“江南第一碑”,位於宜興張渚鎮善卷國山西麓。國山,原名離墨山,相傳仙人鍾離墨於此修煉得道,故名。據史料記載,公元276年,陽羨(今宜興)發生強烈地震,離墨山有大石自立,並出現十餘丈長的石室,東吳末帝孫皓以為祥瑞,乃命司徒董朝來陽羨封禪為中嶽,改名國山,並刻石以記,是為國山碑。該碑呈圓柱形,上端微銳,形如囤,俗稱“國碑”,因係董朝來此封禪而立,故亦稱“董碑”。碑高2.35米,圍寬3.3米。四周碑文原有43行,每行25字,共約1000字,碑為篆書,為吳國東觀令史立信撰,中郎將蘇建書寫,其內容為立碑起緣、瑞應祥兆、歌功頌德。此碑是江蘇現存最古老的封禪碑之一。

(17日)1992年7月17日,交通銀行宜興辦事處在宜城鎮西大街隆重開業

1992年7月17日,坐落在宜城鎮西大街的交通銀行宜興辦事處隆重開業,交行總行、上海分行及宜興市領導等200多人參加了開業典禮暨新聞發布會。交通銀行是我國第一家以公有製為主的股份製社會主義金融企業,是和各專業銀行平行的全國綜合性銀行。為了適應宜興經濟的發展,1996年5月6日,交通銀行宜興辦事處更名為交行宜興市支行,並舉行揭牌儀式。

2003年7月17日,龍卷風突襲宜興

2003年7月17日傍晚5時左右,一場罕見的龍卷風突襲宜興,大浦、新莊、張渚、鯨塘和環科園的部分民房、廠房倒塌,13個鎮的34條電力線路、多台變壓器受損。造成34人傷亡,350多畝經濟作物受損,187問廠房倒塌,16家企業產品或半成品遭受損失,30條電力線路受損,5000棵樹木吹倒或折斷,直接經濟損失563萬元,其中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35萬元。

(18日)2003年7月18日,全市最大內資項目、惟一國債項目奠基

2003年7月18日,宜興市迄今為止最大的內資項日、惟一的國債項目——總投資達4億元的樂祺新區建設項目正式落戶宜城諸橋工業區。這標誌著宜興樂褀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跨越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標誌著宜興市工業園區已具有了較強的項目吸聚能力和承載能力。

(19日)1992年7月19日,宜興市遭受雷雨大風襲擊1992年7月19日晚20時30分許,宜興市遭受雷雨大風襲擊,瞬間風力達11級以上。全市因災死亡3人,重傷9人,輕傷21人,倒塌及部分倒塌民房387問,廠房304問,圍牆近9000米,煙囪10座,刮斷樹木3100多根,電線杆389棵,電線、通信線54.5千米。

2003年7月19日,幹線公路環境整治戰役打響

2003年7月19日,市委、市政府決定用兩年時間,對全市幹線公路沿線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列入沿線環境整治的幹線公路有:市域內的寧杭高速公路、錫宜高速公路、104國道、宜漕公路、宜廣公路、宜金公路、屺分公路、陶都路等8條交通主幹線沿線。整治內容包括幹線公路兩側建設各30米寬的綠化帶,重要地段建設14處大型景觀綠化,實施“馬路市場”形態整治和沿線鎮區段環境綜合整治等四項。初步測算,列入整治範圍的幹線公路總長約250千米,新建綠化1.3萬餘市,需拆遷各類房屋88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