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日,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漢斌到宜興考察紫砂業發展情況。

(3日)1996年7月3日,宜興市召開市屬企業產權製度改革動員大會

1996年7月3日,宜興市召開市屬企業產權製度改革動員大會,動員全市市屬工業戰線幹群迅速行動起來,全而推進企業產權製度改革。市屬企業產權製度改革以明晰產權、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出發點,通過機製轉換、製度創新,能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從而有效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同日,還召開了機關駐鄉鎮產改指導小組工作會議。市級機關抽調132人組成鄉鎮產改指導小組,深入基層,及時掌握基層產改新情況,解決產改中出現的新問題。1996年8月18日,宜興市電工機械廠股份合作製企業宣告成立,這是全市首家市屬股份合作製企業。

2002年7月3日,南京軍區司令員梁光烈上將在江蘇省副省長薑永榮,無錫市副市長劉湘根和宜興市領導史祖能、史允年的陪同下。視察宜興防汛工作。

(4日)1992年7月4日,宜興新十景和最佳十景評選揭曉1992年,宜興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市風景園林管理處、宜興報社聯合組織發動評選“宜興新十景”和“宜興最佳十景”(簡稱宜興“雙十景”)。《宜興報》3月17日刊登評選啟事,評選標準為:風光奇異,秀色天成者;曆史勝跡,富有新意者;舊時景物,新姿再現者;新辟景點,可供旅遊者。經發動群眾投票、專家論證、評委實地考察和集體討論研究,最終評定的宜興新十景是:一、西氿攬勝(太滆烈士陵園和小張墅水中公園);二、氿濱華燈(宜興城沈濱路龍柱燈火夜景);三、陶都博覽(丁山宜興陶瓷博物館);四、東坡書院(蜀山東坡書院遺址);五、蘭山煙波(洑東蘭山療養院太湖畔);六、磐山幽穀(磬山寺和慕蠡洞、西施洞景區);七、省莊竹海(湖□省莊竹海景區);八、靈穀天府(靈穀洞);九、橫山夕照(西渚橫山水庫);十、滆湖秋色(南新鄉滆湖畔秋景)。評選出的宜興最佳十景是:一、陶都博覽;二、善卷靈跡(善卷洞);三、張公福地(張公洞);四、玉潭凝碧(玉女山莊);五、陽羨茶泉(陽羨茶場);六、靈穀天府;七、省莊竹海;八、磬山幽穀;九、蘭山煙波;十、西氿攬勝。1992年7月4日,宜興市人大、市政府、政協的領導和政協文史委員會、市風景園林管理處、宜興報社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評選結果。

1994年7月4日,全國市長協會副會長儲傳亨回家鄉考察工作

1994年7月4~5日,全國市長協會副會長、建設部科技委主任儲傳亨回宜興了解家鄉城建發展情況,儲傳亨視察了環科園啟動建設情況,並對火車站站前區規劃、氿濱區域規劃、土地出租開發提出建議意見。

儲傳亨,江蘇宜興人。1947年加人民主青年同盟,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係。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幹事,北京都市規劃委員會經濟組組長,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城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市長助理,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6日)2005年7月6日,市委提出“學趕江陰、三年翻番”奮鬥目標

2005年7月6日,市委、市政府號召全市要按照省和無錫市要求,依據宜興市現有發展基礎、條件和優勢,確立“學趕江陰、三年翻番”的新目標,通過三年努力,至2007年底,使宜興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達到江陰市2004年底的發展水平。

(7日)1950年7月7日,縣召開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縣工會聯合會成立

宜興從1949年7月開始組建工會,是年11月,縣工會籌備委員會成立。1950年7月7日至9日,宜興縣第一次工人代表大會召開,出席代表152人。成立縣工會聯合會,下設宜城、丁山、張渚、和橋4個鎮工會辦事處和芳橋、楊巷、官林、鯨塘、徐舍、城東、高塍7個區工會委員會,各鎮、區建行業分工會60個,支工會198個,擁有積極分子808人,會員13625人。大會選出執行委員19人,又互推常務執行委員9人,建立第一屆執行委員會,胡惠民當選主席。1953年2月,縣工會聯合會改稱宜興縣總工會。1954年3月1日,宜興縣總工會改稱宜興縣工會聯合會,啟用新印。1962年9月,縣總工會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後,逐漸恢複組織和活動。“文化大革命”中,工會組織活動停止,文革期間一度成立群眾組織“工代會”。1973年8月,召開縣工會第四次代表大會,恢複縣總工會,相繼複建基層工會。

1952年7月7日,縣公安局部署肅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