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十二日,嶽飛駐軍宜興,題壁金沙寺

宋建炎四年(1130年)四月十二日,嶽飛提軍駐紮在湖□金沙寺,一時豪興勃發,揮毫題字於壁:“予駐大兵荊溪,沿幹王事,陪僧僚,謁金仙,徘徊少憩,遂擁鐵騎千餘,長驅而逝,異日複三關,迎二聖,使我宋中興,得勒金石,重過於此,豈不快哉!建炎四年(1130)四月十二日,河朔嶽飛題”。

嶽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務農,家貧力學,事母至孝,愛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曾拜周侗為師。宋宣德四年(1124),嶽飛應募從軍,轉戰南北,屢立戰功。四年後又應募抗金,任秉義郎,後曆官開封統製、清運軍節度使等職。建炎三年(1129)冬,金兀術渡江南進,嶽飛移軍宜興、廣德。嶽家軍為抗擊金兵,在宜城一帶發動軍民一起運石搬土,星夜趕築南門外到分路口有一裏多長的長堤,以通騎道,後人稱為“嶽堤”,堤頭還建有茶亭,稱為“嶽亭”,嶽飛親自率軍在銅官山下和敵軍大戰一百餘回合。後人為紀念,便將此地定名“百合場”。宜興人民敬慕嶽飛殺敵保民,便在宜城東廟巷內周孝侯祠旁建造嶽飛生祠,正廳設有嶽飛石像,歲時祭祀。1142年1月27日,嶽飛與長子嶽雲受到秦檜的誣陷,就義於杭州的風波亭。其子嶽霖娶妻成家於宜興太湖邊的唐門村,生養了琮、琛、珂、璞、安娘5人,並在唐門村建起了嶽飛的衣冠塚和顯祖庵。嶽霖卒後亦葬於嶽飛的衣冠墓旁。從此,嶽氏子孫定居宜興,代代相傳。

1958年4月12日,全縣開展消滅麻雀運動

1958年,全縣組織除四害運動,4月12日和18日,先後開展了兩次聲勢浩大的疲勞戰術,突擊捕捉麻雀。據不完全統計,兩次共捕殺麻雀52400多隻,摸到雀蛋450多個。1959年1月17日和2月14日,組織2次滅雀總體戰,全縣24個公社出動182201人次,組成3340個捕雀隊,共滅雀574800隻。

1996年4月12~13日,江蘇省省長鄭斯林來宜興。視察宜興化肥廠、中日合資北海封頭有限公司、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宜興陶瓷博物館等單位,聽取了市委書記劉湘根的彙報,並作重要指示。

2003年4月12日,省首屆蕙蘭博覽會在宜興森林公園舉行

2003年4月12日,省首屆蕙蘭博覽會在宜興森林公園舉行。中國花卉協會、國家林業局、省林業廳、無錫市、宜興市領導為開幕式剪彩。來自蘇、浙、皖、陝等全國著名產蘭大區的100多個珍貴品種500餘盆蕙蘭參展。博覽會期間還舉行了東、西部蘭花交流研討會和海峽兩岸蘭文化學術研討會。

(13日)1964年4月13日,國民黨一架飛機在太華山區上空散發傳單。

1965年4月13日,茗嶺龍池基幹民兵姚洪根。在民兵營“打虎班”的配合下,打死雌虎1隻。腹內懷有2隻仔虎。

1995年4月13日,宜興有線電視台成立

1995年4月13日,無錫市廣播電視局轉發廣電部批文,正式批準成立宜興市有線電視台。這在當時是全省正式批準成立的第一家(縣)市級有線電視台。宜興市廣播電視局於1993年7月著手規劃建設宜興有線電視台。1994年11月,無錫市廣電局受江蘇省廣電廳的委托,對宜興有線電台從管理、宣傳到技術指標全麵進行驗收,300多個技術指標有97%達標。當時,該台幫助全市23個鄉鎮開通了有線電視,先後開通了中央台、上海台、山東台、雲貴台等14個電視頻道,還努力辦好自辦節目,滿足了人民群眾多層次的業餘文化生活需要,堅持辦好每周三檔有線電視新聞,在當好“喉舌”的同時,把觸角伸向基層,反映群眾疾苦,為人民群眾鼓與呼,受到市民的好評。

(14日)1969年4月14日,丁蜀兩派群眾組織在紅衛陶瓷廠發生武鬥